1/11
陶晓清:我的《热门音乐》节目与当年火热的西洋音乐
民歌2020-04-26 16:02:00

【编者按】

1975年6月6日,雨夜,当时还是年轻学生的杨弦举办了一场作品发表会,以诗人余光中的八首诗作入歌。台湾民歌时代就此开始,并诞生了齐豫、蔡琴、苏芮、李宗盛、胡德夫等等一大批歌手,以及至今还在传唱的经典歌曲。

2015年,正值台湾民歌四十年。经过一年的筹划,《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在台湾地区出版。这本书由被人尊称为“台湾民歌之母”的陶晓清统筹,音乐人杨嘉主编,是历年来最详尽完整的民歌图文百科全书。经过五年,这本书的简体版终于在大陆出版。下文为书中陶晓清撰写的一篇文章,回忆了台湾民歌时代诞生前后,电台流行音乐节目以及演唱会等的情况,澎湃新闻经授权刊载。

陶晓清在“中广”播音室内(陶晓清提供)

十九岁接掌《星海》,“中广”最年轻的主持人

我毕业于世新广播电视科,还没毕业之前,就很幸运地有机会在“中国广播公司”(后简称“中广”)实习,并在实习后被留下来成为储备播音员。当时主持《热门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亚瑟因为要出去念书,所以要找人接替他的节目。表达意愿的人很多,于是主管安排所有的人轮流主持,最终选出我作为接替的主持人。那一年我19岁,成为“中广”最年轻的主持人。当时的节目名称是《星海》,每周一、三、五介绍华语歌曲,由紫薇主持;二、四、六介绍西洋歌曲,就由我主持。

后来节目改变播出时间和形态,起先叫作《畅销音乐》,后来更名为《热门音乐》。由于前任主持人亚瑟订了原版的七寸45转小唱片,加上美国的《钱柜杂志》(Cash Box),它在当时各电台的热门音乐节目中,算是资源最丰富的了。

主持电台节目之外,我也开始策划并主持现场演唱会。在多次的演出中,逐渐认识了当时在各地演出的乐团与歌手。

“中广”当年的节目表,周间18:00是《热门音乐》,周日是《中国现代民歌》(陶晓清提供)

四个和弦,一本吉他集

1975年,在我第一次去参加杨弦主办的中山堂演唱会之前,我在“中国广播公司”主持《热门音乐》节目已经十年。那时候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正好是民谣摇滚,到处都是抱着吉他唱歌的歌手,日本有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创作歌手,南美许多国家也有,中国台湾也一样,不过台湾的歌手多半弹唱的是西洋歌曲。

市面上也随处可以买到附有吉他和弦谱的西洋歌曲歌本,当时最风行的就是杨光荣所出版的《民谣吉他集》。杨光荣当年组成Virus合唱团,专唱西洋歌,他用手写的方式自费出版这些吉他教本。据他后来说,这些吉他教本的收入在他求学期间,帮了他很大的忙。此外,吉他教室也很多,通常只要学会四个和弦C、G、Am、D,就能自弹自唱、乐在其中了。

杨光荣的《民谣吉他集》当时十分畅销。(杨光荣提供)

20世纪70年代必学之西洋歌单

几乎所有学吉他弹唱的人,可能都要从Today这首歌弹起,接着再学习弹奏的有:

•彼得,保罗和玛丽(Peter, Paul &Mary)的《神奇龙帕夫》(Puff, The Magic Dragon):那条可爱的小龙非常迷人。

•爸爸妈妈乐队(The Mamas &The Papas)的《加州梦》(California Dreaming):每当唱到副歌时,大家一定都跟着一起唱。

•约翰·丹佛(John Denver)的《带我回家》(Take Me Home),《乡村小路》(Country Road)、《阳光洒在我身上》(Sunshine On My Shoulder)也是许多人极爱唱的歌。

•吉米·克罗斯(Jim Croce)的歌是许多人的最爱:其中《时光宝瓶》(Time In A Bottle)这首歌至今胡德夫仍经常演唱,《以父之名伴我行》(I Got A Name)则是李宗盛的最爱。

•西蒙和加芬克尔(Simon &Garfunkel)的《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罗宾逊夫人》(Mrs. Robinson):和声优美,最适合二重唱。直到现在,吴楚楚和张桂明每周二在他们驻唱的西餐厅演唱时,都还常唱这首歌。

•琼·贝兹(Joan Baez)的《我们要战胜一切》(We Shall Overcome)、《钻石与铁锈》(Diamonds &Rust):齐豫参加“金韵奖”比赛就是演唱后者。此外,《多娜,多娜》(Donna Donna)是当时女孩们必学的经典歌曲。

•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的《你有一个朋友》(You’ ve Got A Friend)也是许多人爱唱的歌,段氏兄弟创办的《滚石杂志》,第一期的封面人物就是他。

•灰狼Lobo在台湾真是受欢迎啊!除了《我和你和一只叫Boo的狗》(Me And You And A Dog Named Boo)之外,还有《我要你爱我》(I’d Love You To Want Me)、《我该怎么告诉她》(How Can I Tell Her)等,都是很洒狗血,唱起来却又很过瘾的歌。

•卡洛尔·金(Carole King)的歌也不能忽略:《太迟了》(It’ s Too Late)、《怦然心动》(I Feel The Earth Move)都是经典。

•凯特·斯蒂文斯(Cat Stevens)的《破晓》(Morning Has Broken):在当时迷死不知多少人。

•强尼·霍顿(Johnny Horton)的《北上阿拉斯加》(North To Alaska):这首歌是电影《北国淘金记》主题曲,那时好多人都爱唱。

•艾佛利兄弟(The Everly Brothers)的《只有寻梦去》(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再见我的爱》(Bye Bye Love):这几首几乎当年人人都能上口。

•鲍勃·迪伦(Bob Dylan)的《在风中飘荡》(Blowin’ In The Wind):这首也是当时流行歌之一,李双泽1976年在淡江大学演唱会上唯一认可的西洋歌曲就是这首歌。

•唐·麦克莱恩(Don McLean)的《美国派》(American Pie)、《文森特》(Vincent):等你学会这两首曲子时,就表示你已经进入高级班了。

西洋翻版唱片封面(鲁芬收藏)

演唱西洋歌曲的歌手们

在电台工作,我常常和年轻玩团的朋友接触;我当时也办演唱会,在这些演唱会上,大家唱的都是欧美的流行歌曲。偶尔有人大胆地在演唱会中穿插一两首国语歌,就会被观众喝倒采。甚至有一次,我还清楚记得是在《滚石杂志》举办的热门音乐演唱会上,胡德夫和几个外国朋友组了一个乐团叫“The Grass Mountain Boys”,玩“青草地音乐”(Blue Grass),结果在几乎全是摇滚乐的表演团体中,他们的演出不被观众接受,那时乐团中的一位老外很生气地在台上说:“你们是我见过的最烂的观众!”当时坐在观众席的我很清楚地感受到台上演出乐手的挫败感,以及台下观众的失落。为此,我之后还在杂志上写了一篇评论。

当时的热门音乐演唱会,右二为陶晓清(陶晓清提供)

那时先在西餐厅演唱,后来又在民歌演唱会上表演的演唱者有很多,其中非常受欢迎的有“North Country Street Band”,成员是赖声川、林明敏、陈立恒等人;还有“You &Me”、Trinity、周麟&Apollo、黄晓宁、胡茵梦、潘丽莉、胡德夫、杨祖珺、吴楚楚等。

“中广”音乐厅的西洋民谣演唱会,图中演唱的是陈家隆、右为林明敏(陶晓清提供)

当时的广播电台几乎都属公营,除“中广”“警广”全台都可以收听外,还有发射力仅限北部的“空军电台”“幼狮电台”和“民防电台”。这些电台也都有西洋歌曲节目,不过他们和“中广”“警广”不同,这些电台的西洋音乐主持人大部分都是兼职的身份,同时相对于华语歌曲节目的处处受限,西洋歌曲节目则少人管辖。

“空军电台”的蕾盈以播放老歌为主,接手的史东具有特殊的男性嗓音,吸引不少女性听众。幼狮电台的韩韩是播放西洋歌曲的大姐头,后来的孟加主持没多久就演电影去了。“幼狮电台”也是许多学生DJ的大本营,主持人更换的速度极快。“民防电台”的地点在圆山,士林官邸就在附近,收听状况良好,因此台内的播音员格外小心,但主持西洋音乐的蓝杰和钟林则是化外之民,节目完全不受限制。

左:广播主持人蓝杰在唱片行内挑选唱片(杨嘉提供);右:广播主持人韩韩后来致力于环保报道文学(杨嘉提供)

在这些公营电台的西洋歌曲节目中,除了播歌,最吸引听众的就是点歌服务。主持人会说:“这首歌是晓明点给婉芳,陈正点给……”而最常出现的是:“贺翊新点给江学珠收听这首……”贺翊新是当时建中的校长,江学珠是北一女的校长,这点浪漫的玩笑,为当时男女分校的高中增加不少趣味。

还有一个半民营的正声电台,和这些公营电台不尽相同。公营电台没有广告,但是民营电台广告不断。正声电台有一位专门播放西洋音乐的亚琪,基本上是位播音员,所以必须念广告,因此常常在节目中间会听到她说:“我们刚听的是五黑宝合唱团……”接着话锋突然一转,“将军牌电视机,性能强大……”叫人措手不及。

另一个国语、闽南语外加西洋歌曲的广播节目,得半夜裹在棉被里收听——天南广播电台由蓝青主持的《欢乐今宵》。他会用闽南语来说西洋歌名,“喀三ㄟ”(Knock Three Times)是他的招牌歌名,还有他在节目里常说的广告:“郎多牌照相机”中“郎”字的卷舌音,也是许多人共同的记忆。

“美军电台”当时叫作AFNT,是ICRT的前身,这是当时唯一全天候播放西洋流行歌曲的频道。AFNT有三个节目最有名。一个是《狼人杰克》(Wolfman Jack)播放的乡村摇滚乐。一个是Casey Kasem的《排行四十Top Forty》,每个星期在全世界各地播出排行前四十名的歌曲,也是许多人的听歌宝典。特别是每年年终排行榜的播出,有人总会守在收音机旁,一边听节目,一边做笔记,这个人后来高中联考会考得这么差,不是没有原因的。

美军电台的另一个招牌节目,是晚上播出的“Time Machine”(时光机),不设主持人,而是以机器人的声音报出歌曲年代,然后直接播歌,节目紧凑,没有废话,是纯粹以歌曲为主的节目。

1977年台湾的美军电台节目表(杨嘉提供)

军校招生也办热门音乐演唱会

买唱片、听广播节目外,喜欢听西洋歌曲的人还有一项消遣,就是听热门音乐演唱会。20世纪60年代因为台北的美军俱乐部设在中山北路,因此许多演唱西洋歌曲的酒吧或夜总会也设在那里,培养出许多演唱西洋流行歌曲的团体。于是大大小小以西洋音乐为号召的演唱会纷纷出笼,就连当时三军幼校招生时,都会办热门音乐演唱会,吸引有志青年报考军校。

那时的热门音乐团体非常多:“七上”合唱团(Seven Up)的徐庆复擅唱猫王的歌、“石器时代”(Stone Age)的梅汝甲擅唱披头士的歌;此外,“电星”(Telstar)、“雷蒙”(Raymond)、“M.J.D.”、“阳光”、“雷克斯”(Rex)、“爱克逊”(Action)、“鹅妈妈”这些合唱团当年的灵魂人物,如金祖龄、温兴祖、李胜洋、高宗保、陶天林、廖小维等,都是演唱会的焦点人物。而演唱会的地点,不是在中山堂、实践堂,就是在国际学舍(原址现为大安森林公园)或大专青年活动中心。

当年的国际学舍(现为大安森林公园)是热门音乐演唱会的热门地点

走过西洋热门音乐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进入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军撤退,酒吧夜总会的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西洋民谣开始流行,卖吉他的乐器行盛开,吉他教本纷纷出现。这个时候台湾演唱西洋歌曲的锋头人物,就成为一些个人或民谣合唱团,而表演的地点也转成了西餐厅,至于演唱会的地点呢?悄悄地进入了大学的礼堂。

左:黄晓宁是当年演唱西洋歌曲的先锋(《秋风里的低语》内页);右:周麟一直是演唱西洋歌曲的热门人物(周麟提供)

电视上的音乐歌唱节目

早期电视上的西洋热门音乐节目,就属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的《爵士心声》《星星星》,以及1971年开播、由余光所主持的《青春旋律》最负盛名。这些节目介绍了一批在夜总会内演唱西洋歌曲的人物,像是以演唱《不羁的旋律》(Unchained Melody)风靡一时的罗拔蔡,喜欢唱拉丁歌的黄玉惠,唱抒情歌曲的张健蓉、黄温良,动感的比莉与妮可、南茜,以及后来的王珍妮与改唱国语歌曲的黄莺莺、苏芮,带动了另一波西洋热潮。

而在国语歌曲方面,1962年,“台视”制播的国语歌唱节目《群星会》是当时国语歌曲的旗舰节目,由慎芝和关华石联合制作。从20世纪60年代走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电视歌唱节目一直是国语流行歌曲的指标,也是传播国语歌曲的最佳园地。许多歌星如张琪、谢雷、美黛、吴静娴、青山、婉曲、赵晓君、阎荷婷、王慧莲等,都是在这个节目内崛起、走红,带领国语歌曲流行风潮。而词曲作者如20世纪60年代的左宏元,20世纪70年代的刘家昌、骆明道,他们所写的歌曲无论是在《群星会》中献唱或搭配电影,特别是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都能流传一时。

然而,无论是《青春旋律》,还是《群星会》,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都已无法满足那些通过竞争激烈的联考制度,顺利进入大学的年轻学子们。

这批年轻学子不要歌厅式的国语歌,也不要夜总会式的西洋歌,他们学会吉他,爱唱清新的西洋民谣,更想要“唱自己的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陶晓清/统筹 杨嘉/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2020年5月版。

作者:陶晓清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