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这款美防空导弹不得了,发射340枚,就干掉269架敌机
中国小康网2020-04-30 16:05:00

日本自卫队的毒刺导弹

现代战争中,防空任务一般由各种导弹来完成,例如依靠飞机发射的空空导弹和从地面和军舰上发射的地空/舰空导弹,大名鼎鼎的有美国的AIM系列空空导弹和爱国者防空导弹、苏联/俄罗斯的萨姆地空导弹和S300/S400系列防空导弹等等。主要军事大国都装备了数量庞大的导弹来遂行防空任务,编织了一张又一张的防空火力网。

阿富汗战争中苏军非常依赖直升机

但是今天的主角,也就是截至目前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导弹,却不是前面提到的任何一款。这枚导弹曾经在一场战争中发射340次,击落了269个目标。无论是击落次数,还是命中率,都堪称防空导弹之最。不过,一提到它的名字,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那就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并于80年代开始装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FIM-92"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

阿富汗游击队使用毒刺导弹

而前面提到的那场战争,便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在战争期间通过秘密渠道给阿富汗反苏游击队提供了近1000枚毒刺导弹,直到战争后期,尽管苏联人开发出了各种规避方法,仍然平均每天有1架苏联军用飞行器被毒刺导弹击落。可以说,毒刺导弹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失败,也大大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被毒刺导弹击落的苏军直升机

毒刺导弹之所以在阿富汗战争中表现优秀,是因为它操作简便,追踪目标能力强。要知道,阿富汗游击队基本上都没怎么受过良好的训练,所以一款傻瓜式武器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毒刺导弹属于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之所以被称为第二代,是因为美国和苏联在60年代就已经研制并装备了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

美军目前仍在使用毒刺导弹

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基本上都依赖由飞机发动机产生的高能量红外线进行跟踪引导,这意味着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只有在发动机完全暴露在导弹导引头之下,并提供足够的热信号进行交战时,才能从后方精确地跟踪飞机。而且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容易被太阳等背景目标干扰,所以实战效果并不理想。而毒刺导弹使用红外线导引热追踪以及紫外线物体追踪,拥有全向追踪能力,并加入了微型计算芯片,让导弹可有效分辨背景讯号/诱饵/目标之间的差别,大幅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率。

毒刺导弹发射器和弹体

时至今日,毒刺导弹的各种改进型号仍然活跃在超过29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中,并处于持续生产中。现在,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用来打击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的目标,与其他大中型防空导弹一起,组成一张由远及近的层层防空网。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