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劳动人口减少 就业压力会缓解吗?首经贸人口研究所所长童玉芬解读
封面新闻2021-05-12 13:30:26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5月11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当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人口研究所所长童玉芬在“大国人口:形势、挑战与应对”专家研讨会上表示,2020年七普数据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6776亿人,虽然比上年有所减少,但总规模依然十分庞大,就业压力也会持续存在。

童玉芬介绍,劳动力人口的规模达到2013年的10.06亿峰值后,开始逐年减少,2019年降到9.89亿,2020年七普数据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6776亿人,劳动年龄人口较上一年继续有所减少,平均每年减少283万。

“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依然庞大,但是潜在供给规模在逐年减少,一方面预示着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缓解。”童玉芬同时表示,另一方面可能也会预示着加剧一些地区、行业等出现的结构性劳动力供给不足。

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于规模下降,并继续保持下降趋势。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74.5%开始逐年下降,到2019年降为70.6%,平均每年下降0.43个百分点,2020年七普该比重进一步降到68.55%,首次跌破了70%。

“我国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需求量也都在下降。我国总的就业弹性从2014年开始下降,2018年呈现负值,第一、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均为负,第三产业是唯一吸纳劳动力的产业,但是就业弹性也在下降。”童玉芬说。

她指出,根据相关研究,生育政策放开对劳动力供给的补充作用有限,而且是时间滞后的。从今后看,一方面劳动力供给会继续减少,另一方面就业需求也会继续下降。由于二者同方向减少,因此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力短缺。

童玉芬认为,为了防止劳动力供给下降所发生的劳动短缺出现,今后应当以劳动力供给为导向调整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和进步,尤其通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技术和资本替代弥补可能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同时提升劳动力需求层次。

此外,她还表示,结构性失业始终存在,今后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继续老化,将会加剧人们因为知识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使行业、区域等的结构性失业与局部性劳动力短缺或二者并存现象更加凸显。

“这需要加强劳动者素质尤其是劳动者技能培训和知识转换,同时通过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和空间优化,减少结构性失业与局部的劳动力短缺。”童玉芬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