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手机上瘾?做好这5件事有助改善
上海松江2021-08-02 10:32:54

网购、看剧、社交……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不少人一分钟不看手机,就会感到不安。而出现这种行为,就有可能已有“手机上瘾”的问题。

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瑾走进松江广播,做客直播间,为大家支招改善“手机成瘾”的问题。

本期嘉宾: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瑾

“手机依赖”的定义

关于“手机依赖”如何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称“手机成瘾”,也有称“问题性手机使用”“过度使用手机”的。

“手机依赖”是个体过度使用手机并且无法自控,而导致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功能等明显受损,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精神心理疾病。

难道我真的对手机上“瘾”了?手机依赖和网瘾一样吗?“网络成瘾综合症”被定义为“网络使用者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出现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网络成瘾主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对象成瘾,比如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等等。

而关于“手机依赖”,手机在最初使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短信及通话上,表面上看“手机依赖”又回归到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但实际上他们二者还是有些不同的。

首先,“手机依赖”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

其次,“手机依赖”从本质上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网络使用。

最后,“网络成瘾”主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对象成瘾,“手机依赖”并不仅仅是对手机的依赖,而是沉迷于短信、拍照、音乐、看时间、运动等功能。

“手机依赖”的不良表现

身心反应:长期过度使用手机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疾病症状。像是眼睛干眼症、颈肩酸痛、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认知反应:“手机依赖”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可诱发类似“注意力障碍”。手机上瘾有一个显著的副作用就是注意力的缺失。微软有一项调查,说人的注意力2000年还有15秒,2015年就只有8秒。

社会功能受损:沉迷手机会忽略身边的亲友,常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会降低与现实世界的人际互动沟通的能力,弱化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动力。比如,你和同事聊天,你却把手机放在桌上,无论手机是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你就会向身边的人传递一种信息“你对我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如何摆脱手机的过度使用?1、限定自己每天玩手机的时间。

2、建议关闭手机的各类消息提醒、推送功能,卸载一些手机应用,甚至定期断网。

3、减少关注社会动态,多参与现实生活。

4、关注当下、简化生活。

5、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热爱的事情。

选稿:王冰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