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百强医院话胃癌】做胃镜发现胃息肉,要紧吗?会发展成胃癌吗?
北京协和医院2021-10-13 13:17:00

胃镜检查发现了胃息肉,害怕!紧张!焦虑!反复复查胃镜,生怕息肉发展成胃癌。亲,这样的你不仅给自己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此,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朱丽明教授和张娣医生在总结临床经验、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胃息肉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希望对焦虑的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

胃息肉可单发,也可有多枚、甚至十几到几十枚,我们常称之为散发性胃息肉。极罕见者可有100枚以上,常为家族遗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胃息肉多数直径为数毫米,有时可见直径大于1厘米的,直径数厘米的息肉少见。

胃息肉会导致哪些不适?

事实上,大多数散发性胃息肉患者不会有特殊不适症状,但因胃息肉可能会合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所以很多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上腹隐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罕见的息肉体积较大、较多、或位于贲门或幽门、或表面有糜烂渗血等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吞咽困难、腹胀、黑便、贫血等症状。

胃息肉会发展为胃癌吗?

很多患者对胃息肉过度紧张、担心,是因为听说胃息肉会发展为胃癌,那么胃息肉和胃癌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胃息肉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但是风险有大有小,不可一概而论。

对于胃息肉,我们最关注的两个因素是息肉的大小和病理类型,特别是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癌变风险是不同的,另外,内镜检查医生还会根据内镜下形态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评估。

大小:胃息肉直径≥1cm者,癌变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通常建议进行内镜下切除。

息肉的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少见分型。其中,文献报道,70-90%的胃息肉为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

(1)胃底腺息肉:有些可能与长期(至少1年以上)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有关,几乎没有癌变风险,罕见病例有胃底腺息肉癌变的报道,有研究显示其癌变率<1%。有些散发的、直径<1cm的息肉在患者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消失;直径≥1cm者,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

(2)增生性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等长期慢性炎症有关,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癌变率较低,有研究报道其发展为上皮内瘤变的几率约为5-19%。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其中约40%患者息肉完全消退。直径≥1cm者癌变风险会增加,所以多数国家的指南推荐对直径>0.5cm者进行内镜下切除。

(3)腺瘤性息肉:是癌变风险较高的病理类型,特别是直径>2cm、病理为绒毛状腺瘤者,据文献报道,癌变率可达28-40%。但腺瘤性息肉在胃息肉中所占比例较低,约为3-26%,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存在一定相关性。所有腺瘤性息肉不论大小,均建议内镜下切除,通常建议术后1年进行内镜复查,监测3-5年。有研究显示,其切除术后的复发率约为2.6%。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胃息肉的癌变风险是非常低的,仅有一小部分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相对偏高。有的息肉可能在治疗胃炎,或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就自行消失了。所以,当检出胃息肉时,请您不必过分紧张和担心,也没有必要强行要求反复地复查胃镜,反复地切除所有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

为啥长胃息肉,可以预防吗?

胃息肉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胃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低纤维素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等。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息肉的发生。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

2、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

3、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