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开始前,先来讲一个小故事。一百多年前,一位英国作家写了一本叫《隐形人》的小说。小说讲的是,一名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可以使自己隐身的方法,把自己变成了隐形人,人们都无法看见他,但却能看见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当隐形人开门或关门时,即使人们看不到他,但也能够看见门开了、门关了;当隐形人捡起东西时,人们便能看见这个东西在空中升起。最后,他不得不戴上手套,脸上缠满绷带,才能让别人知道这里有个人,而不是幽灵。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2》,蒂莫西·泰勒 著,王艺璇、姚兰、彭翠岩 译,蓝狮子图书2022版
当然,我不是来赏析小说的,我想说的是,经济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叫作“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它与隐形人一样:即使你看不见这只手,也可以看见通过它产生的影响。
“看不见的手”,这一说法出自亚当·斯密在1776年创作的《国富论》中。这本书被公认为是对经济学进行系统思考的开始。“看不见的手”这一说法出现在这本书的中间部分,但在这本很长很长的书中(中文版大概有58万字)“看不见的手”这5个字只出现了一次,所以当时并没有很多人留意到它。但在20世纪,“看不见的手”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概念,神奇的一点是,相信市场的人和不相信市场的人都在用它。
书中,亚当·斯密就“看不见的手”提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当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会给社会带来好处。换句话说,自私行为可能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即使人们的初衷并非如此。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整个过程。
我再引用亚当·斯密的几句话,你感受一下:“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外产业,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造福社会?亚当·斯密的答案是,较之那些声称自己正在努力造福社会的人,越自私的人最终可能越有益于社会。比如,当你为了赚钱而经营一家公司或者为了升职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时,你都可能更有益于社会。
那么,经济学家是如何利用“看不见的手”的呢?经济学家认为:自利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当被适当引导的时候,就能为社会带来各种好处。举个例子,想要让人们节约能源,你会怎么做,举行动员大家的公关活动,还是苦口婆心地挨个宣传?经济学家的思维是:想要人们少用汽油吗?那就征税吧。这样人们会自觉减少使用。想要厂商开发更省油的汽车吗?那就补贴吧。这样厂商就会研发相关技术,达成你所要的目的。总之,某个东西,你想要少一点,那就征税抑制它,想要多一点,就用补贴鼓励它。
那么,在供需两种力量中,“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从需求方的角度,也就是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你在思考你需要什么的时候,你会考虑:什么是能买到的,什么是对你有价值的,商品中的哪些品质是你看重的,以及它的价格是多少?有时你会买一些你觉得值得或昂贵的物品;有时你也会买一些不太有用,但在你看来很值的廉价商品。重点是,当你做出这些购买行为时,你会在大脑中搜索你所看重的某些商品信息,并且不自觉地反馈给市场。换句话说,你其实是在一只无形大手的指引下,不自觉地向市场提供着这些信息。在你提供这些信息时,企业会了解到消费者在买什么和喜欢什么,并相应地做出迎合消费者的动作,而其他消费者也会看到大家喜欢购买什么,并受到这些购买倾向的影响。
在市场供应方面,“看不见的手”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任何公司都有一定的生产成本。他们以追逐私利为目标,努力创造一些收益,以确保自己的收益大于成本。但他们在逐利的同时,总是在尝试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办法;他们不断努力赋予商品一些特殊品质或感觉,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希望卖出更多商品。这样他们不必把价格降得很低也仍然能吸引消费者,比如苹果手机。因此,公司只是想赚取利润,但却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发挥了其他作用。比如,为满足更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最终,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而消费者也随之更改自己的购买组合,享受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
现在,让我们将这些因素集合起来,看看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消费者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公司也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他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做出创新并且制造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总体而言是向着经济繁荣和增长的方向做出行动。
我们都希望这个过程发生。虽然我看似是在以一种十分乐观的态度描述这只“看不见的手”,但只关注它积极的一面是不理智的。有时候,我能够看见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我也能想象这只看不见的手带来的消极作用。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看不见的手”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吗,什么时候会产生好的结果,什么时候又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就市场需求方的消费者而言,一旦一些消费者过度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可能漠视法律、道德和良心,比如网上的一些刷好评行为和恶意差评行为。消费者会说一些负面的话,打消其他消费者原有的购买计划,破坏他人的生意。
就市场上的生产者、供给方而言,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又会怎么样呢?他们也许只是利用缺乏信息的消费者,而不是以合理的价格去提供产品和服务。一些生产者会漫天要价,试图从买主那里获得额外收益,千方百计地压低工人的工资,为了降低成本而省去空气污染或水污染处理设备等保证安全生产的设备,甚至会做一些有害消费者健康的事情。
如果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恪守诚信,结果就一定是好的吗?我可以告诉你,最后的结果也许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而且,看不见的手也有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贫穷或不平等。
目前还不清楚“看不见的手”如何帮助所有的孩子,让即使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我们也不知道“看不见的手”如何帮助每个人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医疗服务。事实上,早在两百多年以前,亚当·斯密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1776年,亚当·斯密就已经在倡导政府为所有孩子的学校教育买单,后来这一理论演变为很多国家的义务教育制度。
我并不是想说“看不见的手”总是友好、令人喜欢或者高尚的,我只是在提出一个更简单、更基本的主张:“看不见的手”的确十分强大。人们在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带来十分强大的力量。这些力量是积极的,也有消极作用。无论积极也好,消极也罢,这些力量都是十分强大的。
也许你要问,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在市场供需中,了解“看不见的手”,是一种特别有用和特别适用的思考方式。它解释了为什么价格处于那样的水平以及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和下跌。这适用于全世界市场上的各种产品,包括海鲜市场、钢材市场、理发市场以及电脑市场。它也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全国各地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公司不断涌现,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在很多情况下,大家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总有一天,经济中的动力和创新将源于那些看到机会的人。这些人试图理智消费、努力工作、提升自己,并且尝试创业。置身于中国经济当中的你,会看见这种“看不见的手”在你的周围不断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看不见的手”是指你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好处。
“看不见的手”并不是社会中所有困难的灵丹妙药,但经济学家认为自利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当它被适当引导时,就可以为社会带来各种好处。
(作者蒂莫西·泰勒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文摘自《斯坦福极简经济学2》一书,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