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一封封书信串起越剧宗师袁雪芬的艺术人生:她的改革精神仍滋养着戏曲事业
东方网2022-10-29 13:28:33

一封封书信被缓缓读出,让人得见写信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一段段原声语音和唱段回响,彰显老艺术家对待越剧艺术的拳拳之心;一张张舞台艺术剧照展示在大屏幕上,越剧艺术发展进取的图卷缓缓展开……昨天,在上戏实验剧院,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暨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主题晚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越剧名家以及尚长荣、岳美缇、奚美娟、何占豪等文艺名家齐聚,共同追忆大师的艺术品德和改革精神。主题晚会以《出国途中——第一封信》《戏曲剧种的主要标志就是它的声腔曲调》《周总理的回信》等九封信为脉络,串联起《白蛇传·断桥》《西厢记·琴心》《双烈记·夸父》等经典名段,回眸了袁雪芬的艺术人生。

“袁雪芬老师的人生丰富而深厚,除了她广为人知的艺术人生,我们在整理相关资料时,还发现她留下了许多信件,有的是公务方面的,有的是写给亲人朋友的。涵盖了生活、艺术、理论、社会活动,甚至包括对外演出、青年培养等方方面面。当时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念信的方式,更深入地把袁老师的内心展示在观众面前。”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表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信念’,你会发现,她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这些信件中都有很好的表达。而我们就是要不断传承这种精神。”

越剧的历史是一部改革的历史。从小歌班到绍兴文戏,从男班到女子越剧,无不见证了早期越剧艺人相时而动、因势而新、不断追求变革的历程。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一批越剧演员在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越剧改革率先在中国戏曲界建立了以编导制为中心,集“编导音舞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机制,编演了大量具有时代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剧目,创造了新的越剧音乐主腔——尺调腔和弦下腔,形成了别树一帜的舞台美术特色,建立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剧种美学风格。

1978年底,袁雪芬重新受命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主持和组织了一系列新剧目的创作演出,大力培养青年演员,并在剧院组建男女合演团,从事男女合演的探索。著名“尹派”小生赵志刚仍记得他从艺20年时袁雪芬写给他的那封信,“她要求我在女子越剧的基础上走好男女合演之路,能够有所开拓。越剧人们都对袁老师心怀感恩之情,我们应该也必须把越剧传承和发展的担子挑起来。”

75年前,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为了筹款创办越剧学校和建造越剧实验剧场,“越剧十姐妹”举行了剧目《山河恋》的联合义演。昨天,在纪念晚会上,第二封信读罢,著名“袁派”花旦方亚芬带来了袁雪芬的代表作之一《山河恋》中的“送信”选段。

“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她从一个懵懂青年一路走来,她也曾有过矛盾,有过煎熬,也有怕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但她对越剧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一直在鼓舞着我们。”方亚芬表示,老师的精神也让自己这些中生代演员感觉重任在肩,“戏曲艺术的传承要耐得住寂寞,这对年轻演员来说是一种挑战,希望能用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表现去影响他们。”

著名“尹派”小生茅威涛与方亚芬共同完成这段表演。她感慨,袁雪芬等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的精神,对自己这些晚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滋养。“对于越剧艺术的发展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少。我们要像前辈们一样,仰起头来。他们仰起头来迎接新文化,我们要仰起头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革,让剧种继续发扬光大。”

演出中,包括李沛婕、徐莱、赵心瑜在内的三代“袁派”花旦共同带来了《祥林嫂》联唱。越剧《祥林嫂》的诞生标志着当时的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推动了越剧剧目表现内容的积极变化,也促进了越剧与进步文艺界、新闻界的密切联系。“我们要继承老师的精神,继往开来,让越剧事业更为青春,焕发更美好的光彩。”李沛婕表示。

“今天,我们也想写一封信,写给百岁的袁雪芬老师、给十姐妹、给那一代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越剧姐妹们。”晚会最后,来自不同剧种的戏曲名家共同“寄”出一封跨越时空的信笺。“这封信既是对大师的缅怀,也是对我们自身的激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表示:“袁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改革精神是留给后人巨大的艺术财富,至今仍滋养着戏曲事业。”(摄影:祖忠人)

作者:王永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