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丨特种兵的训练伤防控中心,就两个字,专业!

2019-12-31 21:36:00 作者:林修强 许生军 来源:解放军报

陆军比武竞赛、数次国际联合训练、伞降实跳训练、海上科目演练……2019年度,陆军第74集团军某特战旅官兵训练强度持续增大,全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然而,在了解官兵的身体状况时,一组数据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训练伤发生人次同比去年减少66%,评残人数同比去年下降46%。在高强度饱和的训练情况下,官兵训练伤发生人次、评残人数为何不升反降?带着疑问,笔者进行了一番实地了解,原来是该旅训练伤防控中心发挥了不小作用,下面让我们通过一组画面,一起去了解特种兵的训练伤防控中心!

军事训练伤综合防控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该旅作为南部战区陆军军事训练伤综合防控试点单位,早在2015年开始研究军事训练中的训练伤防控工作,2019年5月成立训练伤防控中心,针对旅、营、连三级卫生机构训练伤早期干预要求,从功能设计、设备配备、康复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以常规理疗为重点的分级康复保障体系,建成11个治疗室、面积约490平方米的训练伤防控中心。

光电磁治疗室

中医治疗室

功能康复室

军事训练伤防控中心分为康复和理疗两大模块,设有冲击波治疗室、光电磁疗室、高频治疗室、中医治疗室、正骨推拿室、保健室和5个功能康复室。主要配备有冲击波治疗仪、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干扰电治疗仪、磁振热疗仪、深层肌肉刺激仪、加压冷疗系统等物理治疗设备,和脉冲恢复系统、按摩椅、振动加速训练器、综合训练器、龙门架、倒蹬机等运动放松及康复训练设备。

干扰电治疗

冲击波治疗

该旅卫生连连长姚睿介绍:“军事训练伤主要是骨关节和软组织伤,以轻、中度损伤居多,需后送救治的较少,旅训练伤防控中心承担的康复任务主要有诊断评估、康复治疗和教育培训,通过对早期伤病进行疼痛缓解、损伤保护、功能锻炼等基本治疗和常规处置,能够较好地满足基层官兵的需要。”

官兵正在接受拔罐理疗

筋膜放松

他们还根据近几年统计的训练伤数据,按照训练伤部位大致分为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腰椎髋关节损伤四大类,针对四类损伤的关节特点,制定了四套康复训练动作,通过规范训练前热身、功能康复训练、训练后拉伸等流程,有效增强重点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肌肉柔韧性和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达到减少训练伤发生的目的。

诊断评估伤员

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针对性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示范

放松拉伸示范

在人才梯队培养方面,通过军地联合、经验交流、送学进修等方式,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康复理疗师。今年来,邀请国内知名体能及康复训练专家来旅授课辅导2次;与部队体系医院中医科、康复理疗科、各中医药大学、各仪器设备厂家建立人才培养渠道,先后送学10余人次;赴南部战区总医院、南宁923医院等单位参观见学4次。组织营连卫生员运动康复培训累计3周,培训运动康复人才14人,作为骨干带动基层运动康复训练发展。在保障任务重,人员分散的情况下,坚持训练伤防控中心值班接诊,共计治疗病号210余人次,治疗时间超过600小时。

培训营连卫生员

战士陈镜坤告诉笔者,自己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做了手术,在卫生连进行康复理疗6次,并配合医生制定的运动套餐,经过2个月的恢复训练,已经能够完成一般军事训练,不仅参加了年终考核,还达到了优秀标准。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