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的毒性已变弱?专家:不准确!或为多因素并存
现阶段疫情的发展
呈现出什么特点?
核酸检测效率提高的同时
准确性也提高了吗?
新冠肺炎病毒的源头
又是什么?
CCTV4《今日关注》栏目
持续关注疫情进展
主持人鲁健邀请权威专家
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焦点问题解答!
1、新冠肺炎病毒的毒性已变弱?专家:不准确!或为多因素并存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武汉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已经是三代或四代感染,明显感觉病毒的毒性变弱”。这一说法是否准确?
点击视频听专家解读 ⬇️
2、新冠肺炎患者肾衰、心衰发生率远高于SARS!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目前,新冠肺炎的致死原因主要为肺功能障碍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和“免疫因子风暴”。究竟新冠肺炎患者肾衰、心衰发生率远高于SARS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视频听专家解读⬇️
3、核酸检测效率提高,意味着什么?
核酸检测效率提高,现在对确诊、疑似,还有密切接触者和发热患者四类人员的核酸检测,可以做到日清日结。这意味着什么?另外,核酸检测的效率是否还应该包括其准确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科部副部长 张萍:
对于确诊、疑似,还有密切接触者和发热患者四类人员,做到日清日结,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在检测能力方面大大提高。
比如对于确诊、疑似患者做到日清日结,可让患者被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这三早对患者本身和疫情整体防控都是很重要。对于密切接触者和发热患者,如果对他们做出及时诊断,就可以把防控关口前移,尽早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再有,核酸检测这项技术对整个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有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病毒感染的往往是在肺的较深部位,以及医生主要检测采取的样本是咽拭子等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核酸检测的敏感性。所以,可能在出院的患者中应该提高检测能力。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在出院患者出院前做痰液检测,这有可能提高其检测阳性率,以此来避免出院后表现为像类似复发的特点等。
4、新冠病毒的发源地在何方?
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官方网站的一个消息,引发网友的高度关注。由于植物园采集了很多数据,覆盖4大洲、12个国家、93个新冠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得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的结论,也就是说华南海鲜市场可能并不是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源头......故有推测称“在华南海鲜市场发现的病例之前,应该就已经有传入了”。那寻找病毒源头,现在有什么意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
首先,该研究报道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它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溯源,做了病原测序,然后根据病原序列的变化推测病毒目前源头可能不是在武汉海鲜市场。那病毒从哪儿来的?什么时候发生的?
首先,溯源其实非常重要。一种传染病的溯源,决定了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力度,得知道其源头就可有针的对其进行防控。
目前来看,武汉所谓海鲜市场病毒出现大部分在12月,既然它可能从其他地方传来,按照推测,可能在12月之前其他地方就已有病例。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说病毒源头是隐性感染者,或者是个野生动物,或者某个人,然后将病毒带入海鲜市场,然后导致海鲜市场这一相对封闭、密集的人群空间的病毒出现,这种可能存在,需进一步的证据支撑。
另外就是中间宿主,这点也很重要。现在就新冠病毒来说,如果按常规分析,实际上蝙蝠和人类接触的机会不多,直接传给人类的概率不高,那很可能有中间宿主把它带到人类之中,所以寻找中间宿主也至关重要。
难就难在寻找源头。一来是中间宿主到底是什么?另外就是“零号病例”的确定也比较难,有可能该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他自己还没有发病,他有可能是“零号病例”。所以,应该继续溯源,这也可能是今后的科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