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两年,悉尼歌剧院史上第一次
悉尼歌剧院音乐厅关闭了,但并非因为此次疫情。
一项耗时2年的修缮计划从上个月开启。《纽约时报》称,预算高达3亿澳元。
1973年投入使用以来,悉尼歌剧院每年开放363天,举办2000场活动,接待140万观众和1100万游客。这是它史上第一次关闭如此长时间。
悉尼歌剧院包含音乐厅、歌剧厅和小剧场。拥有2700个座位的音乐厅是其中最大的演出场所,是悉尼歌剧院的心脏。这座澳大利亚的文化地标、世界著名的歌剧院已不再年轻。2023年,它将迎来50岁生日。观众喜欢历史悠久的剧院,但不能忍受糟糕的空调系统,老化的电线,过时的灯光,落后的音响系统……
尽管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如今被视作一个领先于时代的建筑师,他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在当时,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困难重重,很多问题并未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约恩·乌松。图片来源:悉尼歌剧院官方网站
悉尼歌剧院音乐厅是悉尼交响乐团的主场。乐手们抱怨最多的是空调系统。气流从管道向上涌出,再下沉到舞台上,常常在音乐会进行时调皮地翻动乐手们眼前的乐谱。音乐厅的音效也常常被诟病。乐团演奏时,乐声总是向上散去,导致乐手们在舞台上根本听不见自己的演奏。还有厕所!坐在悉尼歌剧院一个包厢座位里的观众,要去趟厕所,要走110步,上上下下都是阶梯。
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计划始于1947年。悉尼音乐学院院长尤金·古森斯四处游说,希望能建造一个大型剧院,因为当时用来演出的悉尼市政厅太小了。1954年,古森斯从新南威尔士州长约瑟·卡希尔那里得到支持。卡希尔拍板,悉尼应该再大胆一点,建一座属于未来的歌剧院。
1956年,悉尼歌剧院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收到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件参赛作品。38岁的约恩·乌松出乎意料地赢了。他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只在丹麦设计过一座小歌剧院。然而,他的悉尼歌剧院设计草图大胆前卫,让所有看过的人着迷:层层叠叠的弧形外壳,如同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
他和卡希尔向澳大利亚人保证:歌剧院将在4年内建成。然而,要把约恩·乌松图纸上的设计变成真实的建筑并不容易。如何不用柱子而让那些巨大的弧形外壳立起来,就是个巨大的难题。他和几百位工程师不断尝试又不断失落,徘徊不前。
1965年,建造中的悉尼歌剧院。图片来源:悉尼歌剧院官方网站
毫无进展的约恩·乌松被州政府逐出项目,黯然离开澳大利亚,直到2008年去世,他从未回去亲眼看过建成后的悉尼歌剧院。在他离世前几年,建筑界的“奥斯卡”普利兹克奖颁给了他,表彰他设计了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院。
年轻的澳大利亚建筑师皮特·霍尔接手了约恩·乌松的工作,解决了诸多拖延已久的问题。最终,悉尼歌剧院的实际建造费用涨到了预算的十倍,耗资1.2亿美元。
1973年10月20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了悉尼歌剧院的开幕仪式,那时候距离约恩·乌松的设计稿问世已经过去了16年。
建成的悉尼歌剧院,很快变得世界闻名。它对澳大利亚旅游业的贡献,早早超过了它当年的建造费用。
如今,即将50岁的悉尼歌剧院迎来一次全方位的修缮。3亿澳元的修缮预算,不是小数目。这些钱大部分来自于政府,将用于聘请专业的声音设计团队,改善剧场音效,适应交响乐的演奏;在复杂的建筑内部加装电梯,规划无障碍通道;安装先进的灯光设备;增加厕所数量等等。修缮期间,歌剧院部分场馆和户外场所依然开放。
修缮后的悉尼歌剧院音乐厅效果图。图片来源:悉尼歌剧院官方网站
对于这样一座传奇般的歌剧院来说,修缮并不那么容易。放眼所见,一切都是文化遗产,包括厕所里的水龙头,化妆间的晾衣架。这意味着,能动的地方非常有限。
即使是墙面的小修小补,也有诸多讲究。悉尼歌剧院某些墙面上的水泥,可以看到明显的新旧之分。每一次修补,本可以刻意做旧,弥补时间的裂痕。但悉尼歌剧院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方式,而是选择保留所有的历史痕迹,让建筑讲述自己的故事。
悉尼歌剧院。图片来源:悉尼歌剧院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