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能让海外战疫少走弯路——上海专家为五国疫情“把脉”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贾天荣 蔡黄浩
为协助海外华侨华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月16日下午,“共住地球村齐心共抗‘疫’——支援海外华侨华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治爱心连线”举行。通过视频连线,上海四位防疫专家与意大利、法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阿联酋的侨社代表,分享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经验,对海外疫情防控防治给予积极建议。
强烈建议海外侨胞戴口罩,从三大环节做好个人防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谢青表示,针对源头、传染源、传染对象这三个传染病特点防控的环节,戴口罩是最简单方便的,防止传播的有效途径。
谢青表示,尽管在海外,可能有些地区戴口罩不习惯,但是如果要去到人比较多的地方,还是强烈建议戴口罩,“特别是现在有些在欧洲地区,他们习惯于在外面聚会喝咖啡、亲密接触,这些都是容易引起传播的途径。”谢青建议,海外的侨胞在这段时间里尽量不要去聚集的地方,特别人口比较聚集的广场或者电影院甚至大型的活动。“戴好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也强调,可能文化不同认知不同,国外一些地方不让带口罩。但实际上,通过呼吸道传播途径戴口罩,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非常重要。
谢青提到,个人的防护要从多个环节进行,大家要引起重视,尽管是早期也要做好,将来是可以防可以控的。
四大特点总结上海疫情情况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主任医师吴凡介绍,上海至今为止的疫情情况呈现四个特点。
第一是所有的病例的感染来源都是明确的。吴凡表示,疫情初期,国内病例都是湖北、武汉输入,上海所有病例当中有145例病例有湖北旅居史,有34例是在春节后返沪中有其他地区的旅居史,59例病人是和确诊的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
第二,确诊病例中,轻症为主,少数重症,死亡率比较低。
第三,病人有很多是从密切接触者当中排摸出来,并且密切接触者管理当中发现的。吴凡透露,从密接者当中发现的有122人,也有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生,主要是二代病人以家庭聚集为主,很难避免。
第四,上海在发热门诊筛查的标准比较严格。也因此,上海疑似病例检测数量比较高,但是检测出阳性病例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针对这些特点,吴凡表示,上海防控工作当中坚持的几项主要措施,最关键的就在于控制传染源,要及时的诊断病人,要及时筛查发现病人,及时切断可能的最高危的传播。
上海病人救治基本已经结束,经验表明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上海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教授张文宏表示,在现阶段的治疗,上海的救治方面,本地病人的救治基本上已经结束。上海以至整个中国,在轻症、重症、危重症的病人怎么治疗几个方面都有了一些经验,最终明确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张文宏表示,上海输入型的病人总人数是17人,目前这17个病人都非常的好,只有一个病人比较重,但是现在病情控制的也比较好。
对此张文宏认为,现在疫情到了第二阶段,中国医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也已经看到了大部分病人确实是可以得到治愈的,越到疫情后期大家经验越丰富,“事实上我们已经明确的知道和当年的SARS不一样,并不是我们现在得了新冠肺炎马上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其实大多数病人确实经过早期的治疗有非常好的结果。”
在回答关于海外同胞是否要回国这一话题时,张文宏表示,不管海外同胞是否选择回国,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疫情持续要多长时间?张文宏表示,“回来是不是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缓半年呢?你读书工作都不要了?”
第二,如果不回来待在那里怎么办?张文宏建议,这就要求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包括保持社交距离、洗手、在家戴口罩。“这三点都采用,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哪个人这三点做得特别好还被感染的,这个可能性很小。”
同时,张文宏提醒广大在国外的侨胞,年龄大于65岁的侨胞要注意自己个人的防护,他们是整个疾病高危的对象,如果这部分人群这段时间减少外出的次数,减少跟外界接触的机会,“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很好地度过这一场全世界性的困难。”
温度湿度对病毒会有一定影响
吴凡谈到,从现在对病毒的一些研究了解,可以知道温湿度可能对这个病毒有一定影响。“温度逐步上来,湿度逐步上来了以后,对病毒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就是它会下来一点。”吴凡表示,如果是这样,病人不一定会少,感染的不一定会少,但是轻症的会更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同时,吴凡认为,鉴于温湿度会对病毒有影响,我们应该抓住北半球夏季的机会,更好地形成人群的免疫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