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万吨大驱首次完成海上补给,离实战又近了一步!

2020-05-14 09:04:46 作者:曾炟 来源:东方网·演兵场 选稿:王珂然

东方网·演兵场5月14日报道:近日,北部战区海军太湖舰在黄海某海域与多型主战舰艇开展了高强度海上补给训练。

训练首先进行的是横向补给课目,补给开始时,南昌舰在太湖舰左舷航行,并迅速占领补给阵位。太湖舰上官兵向南昌舰发射缆绳,在两舰之间架设承载索。然后,输油管快速伸出,并准确对接。

图片说明:输油管对接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海上补给开始进行。随后,成都舰也进入太湖舰右舷补给阵位接受补给。舰艇之间密切协同,配合有序。

图片说明:官兵发射缆绳

填补国产新型驱逐舰海上补给空白

根据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报道,此次补给训练采用航行横向和纵向同时进行、互相结合的补给模式。太湖舰18个小时,累计为南昌舰、成都舰、大同舰等4艘舰船,完成补给训练任务19次。最高单日完成补给作业9次。圆满完成了在参训舰型多、持续时间久、海况复杂等条件下的高强度补给训练任务,填补了国产新型驱逐舰海上补给的空白。

图片说明:太湖舰横向纵向对舰艇进行补给

另外,在此次训练中,太湖舰还针对新训舰艇的特点,设置了油水物资补给、舰炮射击、舰艇损管、临检拿捕、气象云图分析等16个训练课目,构设贴近实战的环境。

太湖舰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的新一代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自2013年入列以来,太湖舰先后为航母、驱护舰、登陆舰、潜艇等海军各型主战舰艇实施补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补给训练也是太湖舰实现首次为国产新型驱逐舰进行海上补给。

资料图:太湖舰(中国军网)

南昌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它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

资料图:2020年1月12日,海军055型驱逐舰首舰南昌舰归建入列仪式在青岛某军港码头举行。新华社发(李唐 摄)

该舰于2017年6月28日正式下水。2019年4月23日参加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2020年1月12日,南昌舰归建入列。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同时,这也是2020年中国海军入列的首艘舰艇,也是中国海军首艘万吨大驱加入战斗序列。

加速实现万吨驱逐舰战斗力生成转化

新型的综合补给舰对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次进行海上补给,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呢?

军事专家曹卫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南昌舰这次进行海上的综合补给,体现了加快战斗力生成的速度。

图片说明:南昌舰主炮射击训练

南昌舰交付海军的时间并不长,在前一段时间,南昌舰进行了主炮射击,检验了自己的“拳头”。然而,作为一艘作战舰艇,在航行的时候,油耗是非常大的,不管是进行远海的护卫行动,还是长时间、长距离航行的时候,它是需要及时补给的。补给舰艇给作战舰艇补给物资,能不能够快速地完成,能不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这对双方舰艇都是一种考验。

图片说明:补给舰艇之间由管道连接

据曹卫东介绍,通常情况下,舰艇补给的时候,是通过输油管、输水管等物资传送装置连接在一起的,补给舰船和被补给舰船必须同方向、同速度地在行进中完成物资输送。此时的舰艇只能防御,不能进攻,此时的舰艇也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被打击的目标,所以要尽量地压缩这个时间,尽快地完成补给。

所以,此次训练的顺利完成,也体现了南昌舰实现最快地形成战斗力。这也是我们国家最新型的大型导弹驱逐舰在完成这种战斗力生成转化的过程中,在进行新的尝试。

贴近实战!确保一声令下,即刻战斗

曹卫东还表示,这次太湖舰的补给,也是非常地贴近实战。这主要体现在一个“多”字:首先多批次”,这次训练,太湖舰在短时间内累计进行了19次补给。其次是多方向”,它从横向纵向,也就是从太湖舰的左舷右舷分别对两艘舰艇补给,然后从舰尾再向另一艘舰艇补给。最后是补给的多舰型”,太湖舰这次不但给南昌舰这样的万吨级的驱逐舰进行了补给,还给052型导弹驱逐舰、054型导弹护卫舰,进行了补给作业。

图片说明:舰炮射击训练

根据报道,太湖舰这次补给任务的对象都是我国海军目前的主战舰艇。而且在此次补给训练过程中,还进行了舰炮的射击,以及气象云图的分析。这些训练都是贴近实战,并且此次训练也是对如何实现快速地给一个舰艇编队进行补给的一次成功演练。

北部战区海军太湖舰副舰长周海燕在接受央视的采访时表示,这次补给训练课目衔接紧凑,特情处置穿插,实战实训氛围浓厚。此次训练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检验官兵临战意识,确保一声令下,即刻行动。

军报记者官方微信在报道此次训练时也表示,此次为国产新型驱逐舰首次进行海上补给,提高了舰船遂行使命的能力,为补给舰适应多变的战场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