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全民抗疫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

2020-05-25 12:35:20 作者:张海盈 来源:东方网 选稿:朱雯

微微亮的一点光

从头到脚纯白的衣裳

你美得就像一个天使啊

用生命弹奏最感动的乐章

你也是谁的宝贝

也会疲惫也会觉得累

可你说你现在不能睡

抹掉发梢的汗水说不后悔

是谁在第一时间

放下珍贵的一切

按下红色手印头也不回

是谁用泡面和白水

和一朵纸做的玫瑰

和家人在小小屏幕里守岁

你是我们的宝贝

十四亿人的宝贝

我们何其幸运 有你相随

这是原创歌曲《宝贝》中的几句歌词,这首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学生毛珏懿创作的抗疫歌曲优美动听、情真意切,被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评价为“听得我差点眼泪都出来”。



疫情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24日晚,东方网记者独家专访了上海团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如何用文艺创作体现“生命至上”、如何用音乐疗愈人心、艺术院校如何稳就业、文化演出行业如何复工复产……廖昌永代表和我们分享了他作为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一点感受。

创作抗疫歌曲、为前线医护提供“音乐治疗”

廖昌永:这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

疫情期间,廖昌永本人演唱了不少原创的抗疫歌曲,然而在谈到疫情期间的文艺创作时,廖昌永代表并没有多谈自己演唱的作品,而是给记者“安利”起学生们的创作。“上海音乐学院最近刚刚搞了一次原创抗疫歌曲的评选,我们师生创作了180多首作品,许多作品都让我非常感动。”说起师生们的创作,廖昌永代表一口气报出了一串名单,《深呼吸》、《最美的你》、《宝贝》……一首首创作背后的故事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我想这份感动是共同的,也暗合艺术创作的初心。当我们身在其中、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就能写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廖昌永代表认为,灾难激发了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头。“同学们关注到了新闻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自发创作了这些作品,许多都是远程在线合作完成”,廖昌永说,通过作品讴歌抗疫英雄、敬畏生命,突现人性的光辉和国家的伟大,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

图片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张驰摄)

文艺作品最能抚慰人心。廖昌永代表告诉东方网记者,这些师生们的创作没有“自娱自乐”,而是被送到了前线医护、患者的身边,帮助他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据我了解,收到的反馈都是非常正面的。”

音乐治疗是上音的特色专业。廖昌永代表回忆说,2月初,通过紧急招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疗团队就正式组建,首批9位志愿者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音乐疏导和心理援助。首次发布信息后的短短两天时间,他们就接到近20起来自各方的求助。“我们的学生志愿者每天在线10小时以上,每次连线会让对方播放自己挑选的音乐,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进行音乐想象和音乐疏导”,廖昌永代表说。

除了线上“一对一”定制的心理援助,上海音乐学院康疗团队还推出“音乐宅急送”,为坚守在一线医护人员、康复中的患者、宅在家中的普通人送上精心挑选的音乐。学院基层党支部也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武汉儿童医院基层党支部携手,成立了沪鄂同心抗疫守望相助共建党支部,通过“音乐治疗”的方式,为沪鄂两地新冠患儿、医护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心理安抚。

艺考、授课搬到云端

廖昌永:用足“上音歌剧院”构建学术高地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廖昌永代表一边在北京开会,一边还在关心这两天正在云端举行的2020年上音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疫情发生后,上音率先确定了“远程网络面试+线上提交视频资料”的在线艺考方案。“上海音乐学院在远程考试选拔与教学方面有着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以往和海外音乐学院课程交流、联合招生时多次采用”。廖昌永代表说,特殊时期,艺考既要秉持科学公平的原则,同时也要体现人文关怀,不能让有才华的考生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失去机会,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考生、偏远地区考生。为此今年两会期间,他还特别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艺术招生考试提出建议。

另一方面,除了考试,上音也正计划把授课内容搬到云端。廖昌永代表告诉东方网记者,线上课程不是简单地把实景课堂搬到线上呈现,而是要探索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在廖昌永看来,艺术院校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把授课内容传到云端,让更多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可以不受空间地域限制,了解艺术教育前沿信息,不失为一件好事。

图片说明:2019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魔笛》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重磅剧目,登陆全新建成投用的上音歌剧院。(资料图)

去年下半年,上音歌剧院正式向公众亮相,并承接了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来自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两部经典莫扎特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魔笛》亮相后获得“满堂彩”,上音歌剧院的“出道”可谓一炮而红。然而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演出计划被全盘打乱,廖昌永代表坦言,对上音歌剧院来説,现在是“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原先排定的一些演出,道具、舞台装置等已经运到了上海,受疫情影响也只能原路退回意大利。”

但好在上音歌剧院的定位里本就有一部分功能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我们今年将更多地用好上音歌剧院的场地优势,把许多无法线下实地演出的剧目在剧场里录制后上,把场馆用足、把设备调试到更优的状态”。廖昌永举例说,本来今年原定要去全国实地拍摄原创音乐剧《贺绿汀》,受限于疫情防控需要,可能就将改在上音歌剧院录制,此外还将把多种样式的“大师班”、学生作品演出的录制放在这里,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的录制也会考虑以剧院为主,真正构建“学术高地”。另一方面,廖昌永代表也希望,通过在上音歌剧院演出的经历,能让更多学生对舞台更熟悉、更有感觉,这些更成熟的学生再去演出市场上寻觅机会,将有更大优势。

打通长三角演出市场

廖昌永:国内原创演出或许面临新机遇

最近,上海音乐学院和奉贤区的战略合作协议让许多人直呼“看不懂”。为何一所艺术院校要和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周小燕老师说过要‘破三门’——破师门、走出校门、跨出国门,中国音乐的人才培养,需要各个院校之间打开大门。”廖昌永代表告诉东方网记者,在他看来,校地合作也是一种“破校门”,目的同样是为了打破藩篱,摒除障碍,共享各自的优势。廖昌永解释说,上音去年的就业情况时全市艺术类高校中排名第一的,面对今年的就业压力,学校也在不断开拓外部资源。“上海各区有着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源,各类演出场所也非常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基层文化力量,我相信这其中是有机会的。”

图片说明: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两位院长签约现场“云握手”

打开大门获取就业信息的同时,上音也在共享就业平台。一个多月前,上音揽下了一个“特别”的任务,与武汉音乐学院就两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开展“一帮一”行动,这不仅是教育部下达的结对任务,也是上音义不容辞的责任。据了解,目前上音武音就业服务月讲座已经开到第二场,系部之间的精准对接已经建立,其他一些方面也已开始联动起来。廖昌永代表笑称,这对上音来说,可谓在就业工作方面“自我加压”,但他还是对此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消费回升,支持文化等行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廖昌永代表透露,上音正在推动长三角区域内的资源联动,希望在充分了解区域内各个城市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打通演出市场,帮助更多艺术人才实现就业,同时为长三角传统艺术保护、江南文化发扬广大贡献力所能及的支持。

谈到对于国内演出人才、演出市场的期望,廖昌永代表说,“停一停未必是坏事”。在他看来,急速蹿红、流量追捧是把双刃剑,文艺工作者永远不能忘记初心,“流量来得快,走得也能很快。你对观众有任何一点点敷衍,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疫情期间趁机沉淀自我,可以为今后发展积蓄更多的力量。

“云上看演出的感受与实地观看得到的震撼是远远不能比的,但云端可以让更多原本没有机会接触表演的人有‘入门’的机会”,廖昌永代表认为,演出上云虽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但未来仍可以与实地演出“共存”,通过线上直播为剧场“引流”,吸引更多老百姓走进剧场。“这或许是国内原创演出市场的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