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网红打卡地……上海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揭晓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6月19日报道: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今天揭晓,入选的15个项目充分体现了上海地区文物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方面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的综合能力,为同类项目的策划实施和建筑文化交流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自今年3月,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正式启动“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评选推介活动”,共收到29个申报项目,地域遍布市区、郊区,保护级别包括国保、市保、区保、区文保点和优秀历史建筑,建筑结构类型有木结构、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功能类型有住宅、宗教、观演、典当、商业、文化等。申报项目一定程度折射出了目前全市文物保护工程的现状,体现了上海文物保护工程从业单位的技术水平,汇总了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主要模式。
重视保护修缮,也鼓励活化利用
陈望道旧居
经过专家组认真评选,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包括:陈望道旧居修缮工程、武康大楼保护修缮工程、上海总商会旧址保护修缮工程、荣宗敬旧居保护修缮工程、商船会馆保护修缮工程、旧上海图书馆旧址保护修缮工程、美琪大戏院保护修缮工程、露香园项目一期万竹街41号楼保护改造工程、原大新公司修缮改造工程、汾阳路150号1号楼保护修缮工程、宝庆路3号保护修缮工程、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设工程、徐家汇天主教堂修缮工程、佘山天主教堂保护修缮工程和黄浦区179号街坊成片保护工程一期。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表示,这么多年,上海好的建筑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很多,远远不止这15个。而入选的15个示范项目中,既有保护修缮项目,也有活化利用项目。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评委之一、上海市建筑学会监事长俞斯佳告诉记者,希望文物保护是积极的保护。此次评选评委不仅重视文物建筑是否保护修缮做得好,不改变文物原状,同时也关注如何利用文物资源,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向公众开放,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比如,入选示范项目的陈望道旧居保护修缮工程不仅复原了建筑在陈望道老先生居住时的历史原貌,保留了家具等历史原物,同时作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宝庆路三号保护修缮工程则通过提升建筑性能、增加必要的辅助空间,结合现代化展陈需求,将原花园住宅建筑再利用为交响音乐博物馆,为市民提供参观、观演新场所,更好发挥历史建筑的社会价值。
注重施工工艺,探索城市“有机更新”
“比较少见的彩绘,修复面积2000平方米,我们请了老师傅重新制作;水磨石,我们设计了很多样本,与专家一起讨论……”在示范项目评选授牌现场,此次入选项目中的旧上海图书馆旧址(杨浦图书馆)施工单位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吴有伟分享了经验。文物保护修缮不仅需要从设计阶段对传统工法、表现效果有所体现,也需要施工单位将设计意图予以实施。缺失的天花藻井和檐下斗拱的彩绘,依照局部遗留的痕迹用传统矿物颜料绘制,孔雀图案铁艺门扇和水磨石地面得到恢复,杨浦图书馆新馆成为“网红”打卡地。
杨浦图书馆新馆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和方法,在历史环境里如何创新机制,推动城市功能升级、空间品质提升和历史文脉传承的有机结合,做出不少有益的实践。此次入选的原大新公司(第一百货)修缮改造工程、黄浦区179街坊成片保护工程一期等,通过对老建筑的改造,和在其周边与其相协调的新建建筑,区域联动,植入时尚元素,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地标。原大新公司老楼装修改造工程,结合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创新性地尝试了新老建筑的空间连接,拆除了原来影响风貌和立面的幕墙结构,用新型采光连廊创造了一个公共开放的半室外空间,凝聚商业活力,拓展业务功能,使六合路成为商业活动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