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有一种青春叫“线”青春

2020-08-16 08:32:00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蓝天白云,烈日炎炎,皑皑雪峰围绕“身边”。

“冲起来,不要松劲!快点,再快点!”第77集团军某合成旅有线兵战士肖红杰冲过终点,身旁的副班长为他拍掌,4分40秒的成绩比他的最高纪录还快6秒。刚跑完收放线的肖红杰,累得弯下腰喘着粗气,但脸上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深知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能突破自我,哪怕提升一秒是多么的不容易。

“战场通信一线牵,通信保障我争先!作为一名有线兵,是确保战场通联最安全,也是最后的底线。”个子不高,黝黑壮实的副班长黄华说道。

都说“苦侦察,累有线”,有线专业素有“魔鬼专业”之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向训练场,走向雪域高原上的有线兵……

虽是地面兵种,却要高空作业。高原上的天总是那么蓝,位于杆顶的班长也总是那么高不可攀。班长的“三步上杆,甩线打结,空中脱脚套”的绝招,让底下仰头观望的新战士目瞪口呆。这就是“攀登固定”,同样也是有线兵日复一日,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训练课目之一。登杆、拉线、打结,看似简简单单的流程,却要做上几百次,动作才会娴熟有力,一气呵成。

“爬上去,好,下来!再爬上去,好,下来……”就在黑杆下的班长黄金龙,一边小心翼翼地伸着双手护着,一边严厉地喊着。要搞定“攀登固定”,战士们一天不知要上多少次杆,也不知要从杆上摔下多少回,艰苦但不言苦。迷彩裤上的大洞,胶鞋上的大口子,手上厚厚的老茧,满脸的黑灰尘都是战士们拼搏奋斗的痕迹。

都说400米障碍是最累的课目,当上有线兵才明白“没有最累,只有更累”。正在背着三盘线奔跑着的战士叶景安,脸上的汗珠像下雨似地往下掉,同时“呼呼”地喘着粗气,大腿艰难地向前迈开。为了能跑得更快,超负重训练的他,秉着“只要跑不死,就往死里跑”的精神,奋勇奔跑在强军精武路上。这就是“收放线”课目,“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到肉不掉队。”在有线兵的训练里,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令行千里远,唯我有线兵。只要外出演习驻训,有线兵总是“快人一步”,依靠双脚在多个阵地来回架线。无名英雄铁血兵,无论生死保畅通,正是有线兵们架起的条条保底“军中神经”,确保了演训上传下达毫无差错。“我将立足现有岗位,将每次训练当做打仗,苦练专业本领,确保随时能够架起保障胜利的‘生命线’”,是有线兵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他们是军队的神经,指挥的中枢,是现代化战场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用银线连接雄师百万,他们是“通信守护者”,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号——“有线兵”。有线兵拥有着不一样的青春,那就是“线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