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有望免费开放,场地更要多多益善
10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意见提出,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居家健身,鼓励各地区与线上运动平台合作开办居家健身课程。诸多措施意味着,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全民健身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多的公众将享受到全民健身的“免费午餐”。
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走进体育场馆的市民越来越多,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惠民措施。但也必须看到,虽然城市健身环境总体得到明显改善,但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特别是像羽毛球、篮球等群众基础广泛、对场馆要求较高的项目,运动爱好者“定场地之难,难于上班”。此外,由于体育场馆布局不均衡,很多市民只能选择路远的场馆,为了两个小时的运动而开两个小时车的现象司空见惯。相比场地不好预定,很多运动爱好者似乎更少吐糟费用问题,毕竟钱是花在了锻炼身体上,可谓物有所值。
可以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民健身领域较为明显。所以,有免费的午餐固然好,但保证有足够的午餐让大家吃饱,有丰盛的午餐让大家吃好,其实更为重要。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办意见的出台,正是为了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比如,首先要求各地区要抓紧启动本地区健身设施现状调查,评估健身设施布局和开放使用情况,对照相关标准规范和群众需求,摸清健身设施建设短板。在摸清底数短板的前提下,于一年内编制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各年度目标任务,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全民健身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意义重大,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又离不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场地设施不能成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短板,更不能给健康中国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