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五个切片还原黄继光:英雄亦凡人

2020-10-22 18:40:00 作者:兰楠 来源:川观新闻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语文课文《黄继光》中的这段话,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但课本外呢,课本外的黄继光是怎么样的?小时候的他调皮吗,上战场时他害怕吗,黄继光牺牲后他母亲为什么又把小儿子送去了朝鲜……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近日,川观新闻记者走进黄继光的家乡中江县,通过黄继光后人讲述的一件连夜借来的棉衣、一挺用尽子弹的机枪、一捧带弹壳的黄土、一张有”瑕疵”的画像、一颗永不零落的梨树五个切片,带你穿越70年的岁月长河,还原一位舍生忘死的英雄黄继光和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黄继光。

10月20日,黄继光纪念馆举行黄继光牺牲68周年的纪念活动

01

一件连夜借来的棉衣

故事开始于1951年3月的中江县,一个赤着脚的瘦小青年顶着寒风去赶场。走进集市他就看到了一个写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横幅,横幅下坐着一位营长正在征兵。

青年毫不犹豫的去报名,但营长抬眼一看就拒绝了他:“你太瘦小了,回去长点个子,明年再来吧。”青年没有离开,那一天营长走到哪,青年就跟到哪。在征兵结束时,营长被青年的坚持所打动,问他说你叫什么名字,明天跟我们一起出发去前线。

“我叫黄继光。”青年回答说。

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叫黄拥军,他是黄继光的侄子也是黄继光纪念馆的讲解员,这个故事是他从奶奶也就是黄继光母亲邓芳芝口中听来的。

黄继光家只有一件破棉衣

赶场回到家中的黄继光,把第二天就要上前线的消息告诉了母亲。邓芳芝沉默了很久,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那天黄继光家的晚饭中出现了一盘红薯,他们家已经好久没有吃上过红薯了。

吃完晚饭邓芳芝匆匆出了门,回来的时候带回一件棉衣,那是她向邻居借的。第二天这件棉衣穿在了出征的黄继光身上。“那时候家里太穷了,全家只有一件破得不能再破棉衣,根本不防寒,奶奶怕朝鲜太冷,求着邻居借了一件。”黄拥军告诉记者说。

第二天邓芳芝亲自送走了儿子。临走时,黄继光把乡亲们赠送的绣有“可爱祖国”的一方手帕留给母亲作为纪念。这,是母子俩的最后一次见面。

02

一挺用尽子弹的机枪

一年多后,1952年10月20日,黄继光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舍身堵机枪、英勇牺牲,年仅21岁。

黄继光生前使用的机枪

在黄继光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挺苏联制转盘机枪。这挺黄继光生前用过的机枪,被搬下597.9高地时,里面一颗子弹也没有了。“机枪距离三爸(指黄继光)牺牲地只有几米,机枪里已没有子弹,周围全是弹壳,他是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依然无法攻克敌人火力点时,选择了飞身一扑。”黄拥军介绍说。这挺机枪一直被珍藏在朝鲜一家博物馆内,后来被朝鲜捐赠回了中国。

黄继光所在部队的钟仁杰、李继德、万福来等人,均目睹了他牺牲的壮烈一幕。2015年4月,80岁高龄的李继德老人从山东来到黄继光纪念馆,抚摸着黄继光的铜像失声痛哭。回忆起这位特级英雄壮烈牺牲的场面,李继德老人依然历历在目:“那个碉堡在那里,黄继光一手匍匐前进,这个手拿着手雷,这么就扑上去了。”

03

一捧带弹壳的黄土

1953年4月,毛泽东主席特地接见了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奶奶得知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当时陪同奶奶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工作人员,都非常担心奶奶见到毛主席时会情绪激动,失声痛哭。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奶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黄拥军说,当时有人问邓芳芝的心情时,她说她知道毛主席也是烈属,忍住眼泪微笑,是为了不让毛主席想起失去儿子的痛苦。

黄继光弟弟黄继恕专程到597.9高地祭奠

“三爸走了,奶奶有悲伤更有骄傲,三爸为人民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奶奶为他骄傲。”黄拥军说,这就是邓芳芝在黄继光牺牲后,又将她最小的儿子黄继恕也就是黄拥军的父亲送到了抗美援朝前线的原因。

毛主席接见黄继光母亲邓芳芝

临行前,邓芳芝嘱咐黄继恕到黄继光牺牲的地方看看。1958年,黄继恕要从朝鲜回国前,专程来到597.9高地祭奠哥哥。他从黄继光牺牲的地方捧起一捧土,土里面还带着弹片,用手绢包好带回来给他母亲。

后来,邓芳芝将这一捧黄土亲手埋在了屋旁。英雄回家了。

04

一张有”瑕疵”的画像

1962年,为纪念黄继光牺牲10周年,中江县决定修建黄继光纪念馆。由于黄继光生前没有留下照片,因此,中江县决定创作黄继光画像并塑像。

1962年8月,四川美术出版社画家高庶绩来到中江县创作黄继光的画像,因为黄继光和弟弟黄继恕长相比较接近,创作组便以黄继恕的肖像为蓝本开始创作。“家里穷三爸从没有照过相,纪念馆里的画像和塑像都是我奶奶描述,然后再根据我父亲的容貌画出来。”黄拥军说,创作中每一个细节的改动,都由邓芳芝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

黄继光画像

但黄拥军透露,其实画像有点“瑕疵”。原来,黄继光小时候去山上放牛时,碰到小伙伴们在烧柏树油玩,好奇的黄继光凑上前看,一滴树油滴落在黄继光脸上,在他鼻梁右侧烫出了一道很深的伤疤,这道伤疤并没有体现在画像中。

“曾经有人拿来一组声称是黄继光的遗照,让我父亲辨认,但是被父亲否定了,父亲说除了身高、穿着不太相符外,最重要的就是遗照中没有这道疤痕。”黄拥军回忆说。

05

一颗永不零落的梨树

黄继光牺牲后,邓芳芝在老家屋旁种下一棵梨树,以梨的谐音来缅怀“离去”的儿子。

曾经,在这棵梨树下,邓芳芝无数次默不作声的想念着儿子;在这棵梨树下,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长万福来,一遍又一遍说起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点滴故事;在这棵梨树下,邓芳芝也立下了黄家家规:每一个黄家子孙,都要继承黄继光精神,长大后必须报名参军。

黄继光侄子黄拥军进行讲解

迄今,黄家前后已有16名军人。其中,黄继光大哥的女儿黄英,以及黄英的女儿顾凌,都成为了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士。在这个部队的宿舍里永远为黄继光留有一张床铺,黄继光永远是他们的老班长。每一次连队点名,第一个被点名的必定是“黄继光”,全连官兵则齐声答“到”。到了睡觉的时间,会有战友,为黄继光打开床铺,第二天早上,战友会帮他把床铺整理好……

2000年,18岁的顾凌成为三外公(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名战士。参军20年,顾凌耳边还时常回荡父母送她当兵时的叮咛:“你只有给黄继光争光的义务,没有给他抹黑的权利。”

漫步中江县城,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黄继光的痕迹。在中江县,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地方多达10余处,包括继光镇、继光村、继光大道、继光水库、继光桥、继光实验学校等。而黄继光纪念馆坐落在凯江之滨,黄继光的雕塑静静挺立着,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缅怀英雄的群众。近日,继光实验学校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黄继光纪念馆。

黄继光纪念馆

孩子望着黄继光的雕塑,轻声问老师:“老师,他就是课本上的那个黄继光吗?”老师回答孩子说:“是,也不是。他是生于这里的黄继光,长于这里的黄继光,为这里人民牺牲的黄继光,也是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的黄继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