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七彩万花筒 幸福创趣园

2020-11-04 15:08:38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成为上海市第二批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试点学校的近一年来,学校设计开发了凸显学校”万花筒课程“多元、开放、统整”理念,运用“张江科学城”区域文化为教育资源,遵循儿童立场,链接儿童生活实际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致力于让每一个张江高科的儿童“融”入未来社会,“创”造美好生活,为成就幸福人生奠基。

课程自正式上线起就成为低年级学生们的明星课程,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们也为课程的全面推进,持续开展一场场专项教学研讨与交流,2020年10月19日的一周内,一场场关于“小主综”课程的研讨在不同的时空里展开着……

教研组课堂观摩 ——教师智慧的碰撞

图像

10月19日下午,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活动的第一环节是由张嫣娇老师执教《“一板一眼”的骨骼》教学公开课,整节课以“没有关节会怎样?”这一驱动性任务为统领,通过读一读绘本故事,做一做关节形体操、玩一玩不动关节拿东西小游戏、认一认人体主要关节等主要环节,学生们在活动中丰富体验,体验中产生思考,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都得到了激发。

随后在教师幸福体验馆进行评课和教学方式的探讨,张老师的教学活动给全体执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案例,让老师对活动型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组内教师也对如何更好落实本课程做了更深入的探讨,对如何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强化体验过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最后,对最近一个阶段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提出了修改意见。

本次活动虽然是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最微小的组织,却引发了执教教师参与的热情,教师们的认真观摩与探讨,一定会让课程在落地的过程中更扎实,更有效……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市级交流展示——顶层规划的完善

图像

10月21日下午,陈飞校长参加了在上海市教委召开的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项目组的专题研讨会议,在会上对学校课程建设情况作了专题的汇报。陈校长从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与保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课程的整体架构,与会老师对学校从“幸福觅趣园”、“幸福智趣园”、“幸福践趣园”三个层面设计不同主题,形成了“兴趣——生命密码我开启”、“志趣——我的情绪我做主”、“乐趣——争做主人我能行”等九个主题,共七十二个活动的课程内容框架表示了肯定。也对课程“创读”、“创玩”、“创乐”、“创学”的实施模式表示赞同,为学校课程有序、高质量落地表示赞叹!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项目微型研讨——专家智慧的引领

图像

10月23日下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陈群波博士来到学校香楠校区,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走访,陈飞校长、陈蕾老师以及部分执教教师代表参加本次访谈活动。

访谈由课程创新中心主任陈蕾老师主持,陈蕾老师用4组关键词回顾了成为试点学校以来在理论学习、课程整体设计、课程落地实施情况、培训与研究等项目建设专项情况。

随后,张嫣娇老师就周一的研讨课进行说课,提出了自己对“一板一眼”的骨骼一课执教后的思考并对可以调整改进部分进行了思考。

徐留芳老师则认为“绘本”的引入,很适合儿童年龄特征与学习方式,而小主综课程的开设过程中能让班主任工作有更具体的抓手,让新入学的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困顿期。

徐萌佳老师就一年级“小主综”课程的内容和设计讲述了班级学生的感受和教师自身的收获。

张宇昊老师从课堂小组活动中,发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与闪光点,对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希望小主综课程学习中掌握的方法与技能能对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产生正向的影响。

郁伊婕老师讲述了在课程教学中,除了孩子们不断发展以外,教师也同步需要学习与发展,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变化,教师和孩子在本课程中更多的是互助的关系,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凤佳妮老师则以“表里如一”的牙齿为例,讲述学校自行开发的学具在课程中引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观察、对比中产生新的思考,生发出新的探究任务。

在听了老师们的交流后,陈群波博士首先肯定学校的“小主综”课程在设计上能突显市指导纲要的理念,课程内容丰富有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及学习心理发展需求;同时,肯定了学校课程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扎实高效,在课时安排、课程研究、资源开发上都有全面的部署,并且能逐项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后,陈博士也对“小主综”课程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首先,在课程目标上,进一步以多样的活动形式覆盖三个维度的目标,强化价值体会、责任担当、爱国情怀。在课程内容上,现行课程内容可以适当放慢上课的节奏与课时要求,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实践时间。在课程学习上,“小主综”课程要与“基础性课程”有明确区分,在学校“创读、创问、创学”的实施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的活动性和生成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观察、猜想、实验、劳动等过程,增加对事物感知,促进儿童多种经验的连续、协同发展。

最后,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陈飞结合自己的教学育人经验,强调了家校协助和团队评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小幼跨学段的教研设想。

“小主综”课程虽然还像一个襁褓里的婴儿,但我们已经能看到她长成的样子……

图像

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