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全能”银行 又拿了三个第一丨浦东30年·财经30人

2020-11-18 13:46:37 作者:武斌 来源:第一财经

摩根大通,全球知名的跨国金融机构, 1921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分行以来,已在华经营了一个世纪,见证了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和浦东30年的发展奇迹。摩根大通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多项在华业务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对外开放,摩根大通打造了在华首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司、首家美资控股券商,另外,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呼之欲出……高调入驻陆家嘴上海中心,全力加码中国市场,冲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本期嘉宾梁治文先生,于2018年被任命为摩根大通中国区的首席执行官,此前已经加入摩根大通21年。

落户中国第一高楼摩根大通的“中国雄心”

第一财经:您是哪一年来到浦东的?当时的浦东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梁治文:很多年前我就到过上海。但是,作为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重访浦东,是在2018年7月4号。那一天我记得非常清楚,就是到浦东 陆家嘴上海中心来看看这座中国第一高楼能不能成为未来我们上海员工的新办公地点,大家带我到了楼上的办公楼层,虽然房间空空的,什么家具和装修都没有,但是我看到窗外黄浦江的景色,还有周边这么多金融机构的标识,想到未来摩根大通的同事们会有机会在这座中国第一高楼里工作,我感到非常兴奋。回去后,我们领导层拍板,很快就跟上海中心正式签订了租约。今年8月,我们在上海工作的大部分员工都已经搬进了上海中心。

第一财经:您觉得浦东的吸引力在哪里?

梁治文:选择浦东的理由很多。首先,浦东地区 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 金融中心。这里汇聚了60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企业。其中包括了全国41%的外资法人银行,全国近1/3的公募基金公司和全国90%以上的外资私募机构。此外,全国70%的期货公司和全国77%的券商在陆家嘴也都设有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多个国家级交易所。每天有30多万名金融从业人员在陆家嘴工作。当然,除了“硬件”以外,上海市和浦东政府还出台了很多鼓励金融行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的政策,在日常工作中,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专业、细致的引导和服务。就拿前几个月的疫情来说,浦东新区政府和陆家嘴管理局多次跟我们了解摩根大通防疫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求,还给我们送来了各种防疫物资,帮助我们的海外员工返回上海工作。区府办、外办、防疫办等各个部门也多次来关心我们的具体情况,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在 工作、防疫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我们很自豪把总部设在了浦东。我们相信这样的安排能让我们紧贴中国金融市场的脉搏,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确保我们能继续为国内外的客户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第一财经:立足于浦东,摩根大通将如何拓展在中国的业务版图?

梁治文:摩根大通的“中国雄心”是,能有一天实现在中国业务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销售和研究、证券服务、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等等,通过获得金融牌照和不断搭建新业务平台,我们希望各个业务条线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让我们有能力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国这样一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能够给外资和本土的金融机构同时提供足够广阔的舞台。我们在布局中国的业务范围时,更加看重的是长远的发展战略,而非仅仅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

三箭齐发 谋求百分百控股

2020年,是摩根大通在中国的关键一年,疫情并没有阻止摩根大通扩张的步伐。今年上半年,摩根大通一口气在中国推进了三项重磅业务: 3月,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并落户上海,当时正值疫情期间,所以还是采用特别的云开业的方式。时隔一个月,摩根大通又宣布拟收购上投摩根基金公司100%的股权。 2020年6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摩根大通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49%增加到100%,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期货公司。

第一财经:如何理解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其中的里程碑意义?

梁治文:这家证券公司的设立,是我们整个中国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将填补我们在中国业务条线上的一块空白。比方说,这样一来,我们的本土客户不仅可以在摩根大通获得交易银行服务,还可以通过在岸或者离岸的股票或者债券市场募集资金,实施国际并购,或者是寻求海外投资机会。它的成立有利于我们把集团的全球视野、行业专长以及创新的解决方案带来中国,我们希望通过借助摩根大通的全球网络,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同时也帮助全球企业和资本进入生机勃勃的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摩根大通收购上投摩根基金公司100%的股权这项业务,能透露下目前的进展情况吗?如何来理解它所代表的意义?

梁治文:目前这项交易正在进展中。资产管理也是摩根大通集团的一个重要业务条线,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资管市场。我们跟合资伙伴在这个项目上已经紧密合作超过15年了。接下来,我们希望全资后的公司能够继续延续上投摩根的发展势头,将在上投摩根原有基础上,整合摩根大通的全球投资能力,开发行业领先的投资产品,力求提升产品的投资表现。

第一财经:摩根大通提高了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是否也意味着进一步的整合?

梁治文:在中国拥有一家全资的期货公司,能够加强我们的在华平台,让我们更好地协助国内外客户,通过中国的在岸交易所完成上市商品、股权和固定收益衍生品合同的清算。我们相信,一个全资的业务平台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优势。

金融要素齐聚浦东 中外资本逐鹿中国

第一财经:您认为在浦东而立之年,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浦东再出发,对上海乃至全国会带来哪些影响?

梁治文:1990年,在浦东开发开放刚刚启动的时候,邓小平先生就曾经讲过这样的话,他说:“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所以说,浦东新区从开发开放之初,就有着放眼全球的大格局。我认为,浦东再出发,重点之一在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和对外开放。今年三十岁的浦东,就像一个正值壮年、生机勃勃的年轻人,我相信他的活力、他的包容,能给整个上海和全国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一财经:作为一家落户浦东、全球领先的外资金融机构的领导者,您觉得摩根大通及所在的金融行业,在浦东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梁治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摩根大通很幸运成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毫无疑问,金融产业已经成为了浦东新区的支柱产业。我们看到,外资机构接连落户,“上海价格”逐渐走出去,金融科技创新 越来越多……尽管全球市场有种种不确定性,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却显示了上海作为金融中心是动力十足的。对摩根大通和我们的客户来说,中国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市场。

第一财经:您对上海的金融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有着怎样的期许?

梁治文:从资源配置、人才吸引上来说,上海发达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已使她成为了中国对金融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从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来说,上海已成为中外金融机构最重要的集聚地之一。从各种金融要素上来说,上海也已成为了全球金融要素市场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此外,上海也是中国金融产品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所以,我认为上海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我希望上海能够早日实现目标,为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都提供更多大展身手的机会。

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按下“加速键”,自中国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份比例限制以来,外资控股券商已增至8家之多。其中,瑞银证券、高盛高华、瑞信方正、摩根史丹利华鑫是外资股东通过提高持股比例实现控股;星展证券、大和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则为新设立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日前,渣打银行(香港)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与青岛国资联手,申请设立青岛意才证券……外资券商队伍继续扩大。

外资金融机构巨头将以上海浦东为竞技场,逐鹿中国。从30年前的蹒跚起步到展翅腾飞,从功能单一到多元,从面向国内到辐射全球……未来30年将如何演绎?大浦东正在酝酿又一场金融蝶变。

撰稿 武斌

编导 俞磊

制作人 王磊

30场对话畅叙30年家国情怀,看中国上海·浦东,如何再造一个新未来!

2020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而立之年。这30年的历史性巨变,始于浦东这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热土地。从江畔烂泥渡路到国际金融城,从阡陌农田到一流张江科学城,平地里长出陆家嘴的“上海高度”,芦苇滩跑出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一网通办织出服务企业的“上海温度”。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在新的历史结点上,三十而立的浦东又将如何勇担使命再出发?

我们从30位财经人物和他们所代表的机构身上去寻找答案,记录“浦东现象”、总结“浦东经验”,”感受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浦东精神”内核。

第一财经、东方财经·浦东频道联合推出特别节目——《乘风破浪——浦东30年,财经30人》大型人物访谈。30场对话畅叙30年家国情怀,看中国上海·浦东,如何再造一个新未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

打开第一财经APP,阅读体验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