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书法、鱼皮裙……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开展 呈现美和创造的价值

2020-11-27 19:14:27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 选稿:曾炟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1月27日报道:2020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今天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1000门手造体验课程、2000种手工新品齐亮相,十余个少数民族传承人同场展演。博览会以“协同创新、快乐前行”为主题,聚焦“非遗美育”“非遗扶贫”“城市手工”方面的社会成果展示,吸引市民体验参观。

非遗手造体验是手造博览会最大的特色。上海各大中小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机构、城市手工品牌提供了一千门手造体验课程,供观众选择。其中,首次亮相的“二十四节气非遗美育课程”体系,共有50门不同非遗项目的课程,并向学生观众提供3000个公益课程名额。“每门课程都根据节气的传统习俗设置,例如遵循‘惊蛰祭白虎’的习俗,推出虎虎生威山西布老虎制作课程,芒种意味着夏季农忙的开始,观众可以体验‘万物生长’玻璃马赛克花瓶制作。”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介绍。当节气文化遇上非遗技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手作中传达给每个人。

本届手造博览会特别开辟出非遗扶贫区,来自中西部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的非遗扶贫工坊和非遗传承人,带来蜡染、刺绣、编织、竹编、泥泥狗、铁艺灯笼等非遗项目,藏族、苗族、彝族、白族、土族、羌族、纳西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传承人进行非遗展演和销售,并特别设置藏族服装体验拍照空间。

“对于文化扶贫,尤其是非遗+扶贫,各大院校都有成功的经验。”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汪大伟表示,各个区域的非遗产品和手艺引进到手造博览会,不仅丰富了内涵,从简单的手作到学习传统文化,更能让观众体验传统艺术的美,了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写有祝福语的德昂洒智挂画

写有“吉祥如意”、“莫舍己道,无扰他心”等祝福语的德昂洒智挂画,给人简洁又浑然一体之感。展台负责人班玛陈利告诉记者,这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文书法(果洛德昂洒智)代表性传承人桑格达杰的作品。从表面看,硬笔写就的藏文书法是汉字更为简单的拼音文字,但要攀登其书法艺术的高峰,却并非易事。“持之以恒、朝夕研习才能有所成就的,最起码需要三四十年。”他说。

“果洛的祝福”德昂洒智书法挂画系列正是上海大学驻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的成果之一。上海大学为果洛地区带来了4期研培教学班。班玛陈利介绍,参加后,在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此外,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每年举办传承人驻地创作活动,牵手传承人进行跨界合作,目前孵化新品约100余件。比如,“格桑花”藏银锻造服饰系列、“舞动的果洛”树脂银饰茶具系列等,登上上海设计周等舞台。

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说胡力传承人孙雪手拿传统鱼皮贴画

原生态的鱼皮做成裙子、装饰画、挂件,让观众称奇。正在上海参加研培班的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说胡力传承人孙雪介绍,赫哲族属于渔猎民族,鱼皮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突出。她的父亲孙茂密制作鱼皮画几十年,将原生态的粘贴手法改成手缝、粘贴并存,并增加了染色,丰富了形式。她指着自己穿着鱼皮裙说:“这件衣服的斜肩、侧扣都是保留了传统的样式,鱼皮经过处理可以防尘但不防水,下雨天不能穿。”

鱼皮制作的半裙

图为结合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与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作品

“我们会教赫哲族渔民及家属做贴画、挂饰,在旅游区卖出后补贴家用。”孙茂密说。目前,他创作了极具代表的作品包括:中国龙、敦煌飞天、二十四孝系列等,鱼皮画不再只是用鱼皮,与桦树皮、油彩画、国画跨界。孙雪透露,在上海的研培,有实践有研发也有参观学习,产生了更多新的方法。

“传统手工艺是生活的结晶,体现了人们审美的追求,赋予了生活的美感。手造博览会让我们的孩子从动手制作中发现美,发现创造的价值。”汪大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