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任小蕾:电视剧《装台》里的秦人秦腔

2020-12-22 14:56:00 来源:西部网

“一个狗嘛,演员跟我抢啥呢嘛。”“再是狗也是角色,短打武生的底子。”当电视剧《装台》的剧情发展到秦腔团要在春晚演出剧目《杀狗》,瞿团长决定由刁顺子客串狗的角色时,张嘉益饰演的刁顺子和任小蕾饰演的丹麦人的一段对话让人忍俊不禁,而这也道出了任小蕾作为一名秦腔演员的心声。

一部《装台》演火了陕西的美食美景,演活了老陕的嬉笑怒骂,也掀起了一股秦腔热。剧中,舞台上戏曲人物惊艳的装扮、行云流水的水袖、婉转铿锵的碗碗腔《人面桃花》,秦腔《断桥》《十五贯》《龙凤呈祥》等片段都让戏迷直呼“嫽扎咧”。剧目终将落幕,而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秦腔文化的推广普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12月6日,记者采访了剧中饰演丹麦人并兼任戏曲顾问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任小蕾,听她讲述戏里戏外的秦人秦腔。

做人不能忘本

在《装台》中饰演铁主任的老婆、秦腔团的演员——丹麦人的任小蕾,是名副其实的秦腔名角。她10岁就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日复一日的练功、学戏、演戏中度过了40年的光阴。“如果说没有烦过是不可能的。我16岁时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想离开戏曲这个行当去试试其他领域的发展,却硬是被我妈骂得留下来没敢走。我妈说,‘是院里培养了你,这么年轻就让你去演秦腔电影《千古一帝》,做人不能忘本,你不能走,我不同意。’”谈起也许错过了的另一段人生,任小蕾眼神里更多的是做好当下的坚定。

任小蕾出生于梨园世家,父亲任永华是第一代秦腔经典剧目《梁秋燕》中春生的扮演者,母亲崔惠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任小蕾7岁时就在母亲演出的秦腔《祝福》中饰演阿毛,因为乖巧又格外有灵气,戏曲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眉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瑞芳收她为徒,教她学唱眉户、碗碗腔。从此,她肩负起秦腔、眉户、碗碗腔三个剧种的传承重任,肩负起继承弘扬崔惠芳、李瑞芳两位表演艺术家剧目、技艺、唱腔、表演特色的重任,在艺术之路上积极探索,孜孜以求。

两位老师的严格教导,为任小蕾之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我们那时候练功,一个姿势一练就是近一个小时。那时年龄小,觉得太苦了,但是怕我妈,不敢不练。”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今天的任小蕾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因为她秦腔、眉户、碗碗腔皆能,嗓音圆润,扮相格外俊美,所以戏路也很是宽广,曾主演过《窦娥冤》《梁秋燕》《雀台歌女》《龙凤呈祥》《桃园借水》《状元媒》《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众多经典秦腔剧目,以及秦腔电影《千古一帝》、商洛花鼓电视剧《天狗》等。此次在电视剧《装台》中,她不仅饰演丹麦人一角,还兼任戏曲顾问,剧中的秦腔唱段大多数都是她唱的。

《装台》内外的戏曲人生

作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艺术指导,电视剧中那个热爱秦腔、热爱舞台的丹麦人可以说是任小蕾的本色出演。“我演的这个人物在剧里叫丹麦人,大家也管她叫丹妹子、丹姐。因为她不管说啥都不忘加上‘如果在丹麦’这句口头禅,所以被戏称为丹麦人。许多人会觉得她有些崇洋媚外,其实她内心全是对秦腔的热爱。”

“丹麦人这个角色是可爱的,无论能不能上台演出她都坚持练功。就像我们行当里说的,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师傅知道,十天不练观众知道。在她给娘家兄弟争角色那段戏里,她强调的也是演员的功底,这就是她对秦腔艺术的尊重。”

“其实不光是她,剧中许多人物对秦腔都是热爱的。像开面馆的富二代,就是因为爱秦腔才让他爸把他弄进秦腔团。即使上不了舞台,他也要在剧团附近开家面馆,每天看着剧团排戏、演戏就很开心。刁顺子、大雀儿这些人物,他们在装台的空隙唱一段秦腔解解乏,高兴的时候吼一段秦腔,伤感的时候哼一段秦腔。其实剧中这些人物都和秦腔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牵连,秦腔可以说就是他们生活的底色、内心的表述。”

“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呈现主要靠台下练就的真功夫,每一个腔调、每一个姿势都是练过无数遍的。而镜头前的人物呈现则没有太多的程式,很多细节都是即兴发挥的。”说起戏曲表演和影视拍摄的区别,任小蕾深有感受。“在刁顺子赖在她家讨薪的那一段中,她用抱枕打刁顺子,被刁顺子拉着直接向前滑去,这个细节就是拍摄过程中即兴发挥的,我和嘉益都觉得非常生动,就这么拍了,拍完后导演和现场工作人员都非常满意。”

“剧中丹麦人第一次出场,我觉得让丹麦人在家练功更能凸显这个人物的身份和内心,和导演商量之后就有了她在家练水袖的那一段。”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任小蕾反复琢磨人物性格,揣度每一个镜头呈现的细节。“出演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既是一次学习和提高,也是一次对秦腔艺术的深入思考。《装台》播出后,看到这么多观众喜爱秦腔、想要更多地了解秦腔,我觉得很欣慰,也更坚定了我们传承秦腔、推广普及秦腔文化的决心。”

让秦腔艺术再绽光芒

自幼的艺术熏陶和几十年的艺术生涯,让任小蕾对秦腔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她不仅在舞台上对角色的把握、揣摩、演绎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生活中对秦腔艺术的推广、传播也有着无限的热情。

从腾讯QQ兴起时,任小蕾就利用网络在线上给戏迷们指导唱腔。微信普及后,戏迷们建立交流群并请她给大家指导交流,她也总是利用空闲时间给大家指导。再后来,她和一群铁杆戏迷办起了“秦剧公益社”,哪里邀请她去交流演出,她就和同伴们带上家伙什去给戏迷们免费上公益面授课,现场交流。

有一次,任小蕾被电视台邀请担任戏曲大赛的评委导师,点评参赛选手的表演。“一开始,我以严格的专业标准评判选手,表情也非常严肃。有一天,一位戏迷和我开玩笑说‘任老师太严格了,大家都怕你嘞’,我就开始思索,能来参赛的戏迷都是热爱秦腔的,不能用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业余选手,把人都吓回去了。”此后,任小蕾每每点评时都会先说选手的优点,再指出一个最明显的缺点。“我想,要先帮大家树立信心,再告诉他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每来一次就有一次的提高,选手们一步步看到自己的进步就更愿意演唱,更愿意交流。我们的秦腔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广、普及。”

当西安交通大学邀请任小蕾为大学生开办戏曲艺术讲座时,她发现了秦腔推广的新大陆。2015年,西安培华学院邀请任小蕾为学生开戏曲选修课,她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让年轻人喜爱这门传统艺术。“纯粹讲戏曲的历史、理论肯定不能吸引人,我就带上服装、道具、化妆用的油彩去现场演示,让学生学化戏妆、舞水袖、顶手帕,给他们展示戏曲艺术中独有的‘跷功’。从最初来听课的人只能坐半个教室到坐满一个教室,再到许多同学没有座位就坚持站着听两个小时的课,能看出来年轻人不是对秦腔艺术不感兴趣,而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推广方式。”此后,她就邀请省戏曲研究院的专业演员一起去给学生上课,让年轻人了解秦腔,初步形成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整体认识,增进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

“秦腔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不担心它会消亡。因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文化素养的提升,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越来越爱秦腔。但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更多年轻人了解秦腔文化、喜爱秦腔艺术。”任小蕾说,“这次《装台》的拍摄,张嘉益和《装台》剧组的同仁也为秦腔推广作出了很大努力,我想对他们和所有关心、支持秦腔的人表示感谢,也期待更多人加入秦腔推广的队伍中来,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再次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任小蕾给省戏曲研究院训练班的学生们上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