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上海|人民城市的2020 我们“有数”

2020-12-31 14:25:05 来源:浦东发布 选稿:丁怡隽

极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落幕,“十三五”也将收官。从年初的战疫情、筑堤坝,到年中的抓消费、促复苏,再到年末的第三届进博会、浦东开发开放新气象、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上海正在建设人民城市样板间。

人民城市建设带来的哪些变化,让你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留下了特殊的印象?不妨跟着我们的脚步,用一个个翔实的数字来一一盘点。

覆盖1.3万个住宅小区“大疾控”筑牢防疫“堤坝”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了2020年的最大变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抗疫的“上海方案”,每个人都有深切感受。

逾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在战疫之初迅速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2.47万个村组的防控网络。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上海顶在“外防输入”的第一线,迄今已累计检疫进境航班4万余架次、入境人员170余万人次,既守住城门,又守牢国门。

今年12月中旬,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项目开工,再加上之前出台的公共卫生“20条”和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的“大疾控”体系日益成型,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穿上一件“防护服”。

全球疫情仍在肆虐,最终结局如何,谁也无法预测。就像张文宏医生所说:“对于未来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随申码”使用超16亿次 “两张网”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打基础

从最初的健康出行、疫情防控,到现在的医保就医、文体旅游,疫情期间上海“一网通办”系统推出的“随申码”,真正成为了市民生活的“随身码”。今年以来,“一网通办”实名用户从年初的1024万激增至目前的4080万,“随申码”累计使用16亿次。

城市生活有多丰富,城市管理就有多复杂。你知道上海有多少下立交吗?“一网统管”告诉你:575座。你知道上海地铁出行高峰有多大流量吗?“一网统管”告诉你:1300万人次。借助实时在线数据+智能化方法,上海用庞大的算力处理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累计开发的应用场景达3000个。前段时间刷屏的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就是“一网统管”的具体场景之一。

面向“十四五”,上海已经提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数字化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浪潮,正向你我走来。

双双进入世界前三 “两个中心”建设交出高分答卷

用高质量发展回应人民新期待,这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啥叫高质量发展?城市功能在全球“朋友圈”的受认可度,就是指标之一。

今年7月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前三,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今年9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上海首次超越东京晋升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前三,仅次于纽约、伦敦。

值得注意的是,两项国际排名跻身全球第三,创造了上海2008年步入世界一线城市以来的最好成绩。从洋山港的无人码头,到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共同托起了上海城市功能的高度。奋斗者们是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也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科创板上市企业占全国1/6硬核科技有硬气表现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上海在“硬核”科技方面拿出了“硬气”表现。统计显示,截至11月23日,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196家,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其中,上海企业33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逾1/6,募集资金和总市值均居全国首位。

“14纳米”“PD-1药物”“超长续航里程”——这些科创“黑话”,你都听得懂吗?数一数,你身边的小伙伴有多少人在上海的“中国芯”“创新药”“未来车”企业上班?新经济新动能给你我带来新机遇,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活生生的案例。

提前完成55万平方米旧里改造“老小旧远”绽放新颜

“原来搬出去的老邻居,现在又要搬回来了”——上海徐汇区的乐山地区,有8个由棚户区改造而来的老旧小区,一度是社区管理的“洼地”。

在近年的旧城改造中,乐山先后拆除违章建筑2200多平方米,落实了35个实事项目,小区路面拓宽了,地下管网重铺了,还有三栋楼准备加装电梯——搬掉旧改的“大山”,2020年的乐山真正成了居民的乐土。

乐山是上海破解“老小旧远”民生难题的缩影。今年1到10月,上海新增养老床位7646张,新开办托育机构166家。加快旧区改造,成立城市更新中心,提前完成55万平方米的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完成1.41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苏河42公里岸线贯通“一江一河”亲水岸线很亲民

绿波荡漾的水面、干净舒适的步道、小而美的“口袋花园”……普陀区苏州河畔的苏堤春晓小区,今年过上了“家门口就有美景”的好生活。这得益于上海的“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继黄浦江之后,2020年底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

黄浦区的九子公园段、普陀区的M50生活亲水岸线、静安区的“蝴蝶湾”——随着苏州河岸线的贯通,一幅“上海辰光的风情长卷”徐徐铺开:孩子们沿着河岸线欢乐骑行,年轻人在河边打卡赏景,阿姨、爷叔在滨水空间漫步。

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这是上海“一江一河”建设规划的出发点。有网友打比方说,如果说黄浦江是上海的“面子”,苏州河就是这座城市的“里子”。一个舒服的“里子”,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满满的幸福感。

年均讲解700多场“星火”服务队继续闪耀

“星火”,是《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名字。这支由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联合组成的队伍,在两年多时间里服务参观者近5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每一名队员都如同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细小“火种”。

今年6月,队员们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青年学子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与决心,很快便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回望大道,波澜壮阔;展望来路,其道大光。在党建引领下,新时代的人民城市,一定能建成人民想要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