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辛德勒”约翰·拉贝逝世70周年 其后人与中国“再续前缘”

2021-01-05 16:44:57 作者:孙衍康 来源:东方网 选稿:何佳明

70年前的今天,在遥远的德国柏林,一位老人因中风猝然离世,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位到了晚年依然要为生计奔波的老者,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中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性命,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日记成了证明侵华日军暴行的最有力证据。他就是因曾拯救过25万中国平民而被称为“东方辛德勒”的约翰·拉贝。

拉贝旧照

在侵华战争中,拉贝与同僚们决定发起国际安全区收纳因战火奔逃的难民。仅仅四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曾庇护了25万名难民。外有日军挑衅,内有补给短缺,拉贝协同怀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外国友人们,竭尽全力保障了安全区的正常运转。仅在自己的住所,拉贝就庇护了600名难民。但由于德国正在考虑同日本结盟,西门子公司迫于压力召回了拉贝,在他离开前,拉贝获颁三色彩玉勋章。

位于南京的拉贝故居

回到德国的拉贝并没有忘记日军的暴行,回国后拉贝不仅向德国高层递交了关南京大屠杀的报告,还在国会出席了数次报告会揭发日军的暴行。但政治利益压倒了正义,拉贝遭到了德国秘密警察的逮捕,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珍贵胶片也被秘密警察销毁。战后拉贝也遭受了不公的待遇,盟军对他进行了长时间的隔离审查才确定他并非“纳粹分子”。由于其曾为纳粹党工作的背景只能在西门子公司担任办事员和译员,生活拮据,一度穷困潦倒,最后不堪生活的重担溘然长逝。

电影《拉贝日记》海报

这位“东方辛德勒”并没有被中国人民忘记。1997年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日记被整理出版,成了日后指证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拉贝位于柏林的墓园也在2013年由南京市政府修缮完毕,南京市政府为墓地支付了四十年的租金,拉贝在南京的故居也在文物保护部门修葺后向外界开放,见证这位“东方辛德勒”的事迹。拉贝的事迹也在2009年被搬上银幕。这部由多国演员共同合作拍摄的《拉贝日记》不仅赢得了业界广泛的赞誉,最终收获2009年德国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

拉贝家族与中国的特殊缘分也在延续。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三月中旬,中国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来自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的电话,这位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提请中方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随后,包括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施以援手,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于4月21日将防疫物资送到了托马斯·拉贝手上。

2020年12月,《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主题展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拉开帷幕。展览以70多幅图片、40多件展品,向观众讲述了约翰·拉贝的生平故事,以及拉贝家族与中国的友谊。托马斯·拉贝还为展览开幕传来了一段视频寄语:“拉贝的家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已持续了四代,今年,我和我的家人也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那句俗语——患难见真情。在困难时期,中德两国人民相互关心帮助,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有恩必报的崇高品格。”展览将持续到今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