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建园270周年系列|福荫轩建筑修缮记
福荫轩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东部,是一座别致的园林建筑。它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二层楼式建筑,名为“餐秀亭”,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1年在旧址上另行设计,改建成现在的一层建筑,更名为福荫轩。福荫轩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周围廊,建筑面积约为103平方米。东西游廊各三开间,面积为33平方米。有别于颐和园内亭、台、楼、阁的恢弘气派,福荫轩形制富有特色,平面和立面均成“卷书”形式,处处精心布置,从点滴细节中透露出设计者所要表达的多福多寿及福荫后人的美好寓意与寄托。由于福荫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从2017年开始,我们逐步开展了对其的勘察设计工作,并进行了建筑本体的保护性修缮,将于近期完成建筑周边环境改造。
福荫轩平面位置图
福荫轩南立面
福荫轩的勘察修缮工作,主要包括查阅历史档案资料、现场勘察、保护性修缮施工等不同阶段。
一、查阅历史档案资料
关于福荫轩的档案资料较少,目前没有找到福荫轩1950年以前的老照片,只是在光绪朝的样式雷①图档和光绪十九年的修建颐和园的工程清单中找到些许资料。样式雷图档②中福荫轩的地盘图和立样图中所示开间数量、立面形式等与现在的福荫轩大体相符。福荫轩和东游廊的平面走向在两张图中相悖。地盘图中福荫轩的平面走向与现在相同,立样图中东游廊的平面走向与现在相同。虽然已经不得而知福荫轩在修建时进行了怎样的施工调整,但建成至今的福荫轩及东西游廊的平面布局与走向似乎更符合现代人的构图和审美认知。
光绪朝福荫轩地盘样
光绪朝福荫轩立样图
现存清代档案中,完整保留着修建颐和园的工程清单,记录了光绪十六年(1890)底至光绪二十年(1894)颐和园工程每五天一次呈报的工程进度,按旧历初一至初五、初六至初十、十一至十五、十六至二十、二十一至二十五、二十六至三十,每月六份,其工作内容均按建筑物名称开具。工程清单中关于福荫轩的记载是分成两部分的。“光绪十九年二月初六日至初十日”到“三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工程清单记载内容为“餐秀亭改修卷书式平台……”等。“光绪十九年四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到“六月初六日至初十日”,工程清单记载内容为“福荫轩西山廊子安钉外檐装修……”等。通过工程清单的记载,可以得知福荫轩改建及更名的时间,结合颐和园建筑科技档案中福荫轩历年无较大规模修缮的记录,可以基本确定福荫轩大木构架、墙体、部分未拆改装修为光绪年间原物,屋面、彩画及女儿墙等易损坏的部位为解放后不同时期维修后的产物。可见档案资料在古建筑及其构件断代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工程清单中的“餐秀亭”
工程清单中的“福荫轩”
二、现场详细勘察
详细勘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病害勘察、建筑特色勘察与分析。
1、病害勘察:福荫轩及东西游廊主要病害包括:建筑整体歪闪,尤其是东西游廊,歪闪程度达10公分以上,虽已加支顶,但遇大风等特殊天气变形加剧;平顶屋面漏雨严重,导致木望板和大木构件严重糟朽;室内槛墙护墙板糟朽、变形,外檐装修局部损坏,棂条破损、福寿团卡花个别丢失;大量苏式包袱彩画地仗空鼓脱落、褪色严重等。
2、建筑特色勘察与分析:在颐和园七百多座古建筑中,绝大多数古建筑采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坡屋面的形式,只有福荫轩采用了平屋顶加砖雕女儿墙的屋面形式。此外,福荫轩的建筑特色还有福寿文化浓郁的装饰装修和独具特色的苏式包袱彩画。
福寿文化浓郁的装饰装修:
装饰装修作为古建筑主人精神追求、文学修养以及生活情趣的一种表达形式,往往直截了当的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现。福荫轩紧紧围绕“福寿”的主题使用了丰富的具象符号,突出了鲜明的建筑寓意。如外檐装修,隔扇门的裙板使用五福捧寿图案,绦环板、余塞板使用蝙蝠、团寿、寿字、流云组合图案;支摘窗、坐凳及倒挂楣子使用团寿、蝙蝠、海棠池、寿桃等图案。如砖雕装饰,所有砖挂檐板使用万字不到头交织蝙蝠团寿纹图案;1977-1978年按原有砖刻女儿墙仿制的水泥板,则使用宝瓶、吉祥草、牡丹、海棠等图案。而与福荫轩卷书建筑形式相呼应的屋顶砖制卷轴上也均匀点缀了“寿”字。处处体现着改建于光绪朝的福荫轩承托了清朝晚期统治者对于天下太平、福寿无边的强烈追求。
砖挂檐板万字不到头交织蝙蝠团寿纹及女儿墙宝瓶纹
屋顶砖制卷轴“寿”字图案
独具特色的苏式包袱彩画:
颐和园彩画基本上涵盖了清晚期建筑彩画的所有种类,包括和玺类、旋子类、苏式类和海墁类,其中以苏式彩画所占面积居多。苏式包袱彩画作为一种装饰性较强的、主要用于园林建筑的彩画形式,在颐和园内随处可见,且内容多样、变化空间极大。选用题材丰富,绘制生动,是游人驻足观赏的焦点。在这数以万计的包袱彩画中,福荫轩的包袱彩画虽然仅有几十幅,却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位置,主要原因在于其包袱边采用了切活的画法。包袱彩画的包袱部分由两部分组成,包袱心和包袱边。切活是清代彩画细部纹饰的一种特殊绘法,是画师运用熟练的功底,用黑色绘制纹饰之外的空地,反衬出内部图案的一种彩画技法。福荫轩包袱边切活的种类丰富,有十余种,而且每种切活寓意各不相同,有寿山福海、瑞兆乾坤、富贵吉祥、福寿连连、连年有余等等,每种纹饰都用彩画特有的表现符号与形式,突出不同的福寿吉祥寓意。
园内常见包袱彩画形式
福荫轩包袱彩画形式
“福寿连连”纹切活
“寿山福海”纹切活
“富贵吉祥”纹切活
在使用福寿吉祥寓意切活包袱边的同时,福荫轩的包袱心也绘制烘托福寿寓意的题材。下图中包袱心绘制内容为麻姑献寿,包袱边绘制福禄连连切活,以麻姑喻高寿,以葫芦喻福禄,紧紧围绕并突出福寿的中心主题。
“麻姑献寿”包袱心
三、保护性修缮施工
根据对建筑的勘察情况,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在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修缮原则下,制定相应的保护性修缮措施。主要包括落架大修东西游廊,更换糟朽的大木构件;按照传统做法重做平顶屋面,加大屋面坡度,确保雨水顺畅排走,重新恢复原有砖雕纹样女儿墙。补配丢失的装饰装修配件,恢复福寿纹饰装修的完整性;福荫轩彩画除尘保护,东西游廊按绘制于七十年代的彩画原样恢复;室内重新裱糊。
重做平顶屋面
恢复砖雕女儿墙
补配支摘窗福寿装饰
新绘制的人物包袱彩画
新绘制的花鸟包袱彩画
伴随着福荫轩建筑主体修缮的完成,我们逐渐完成了对福荫轩建筑历史信息、修缮技艺等文字、照片、图样、图纸的收集、绘制、整理工作,并编辑成册,作为记录福荫轩勘察修缮过程的珍贵档案资料予以留存,这将为福荫轩下一次修缮提供有力的参考与借鉴。
切活线描图一、二为两幅我们在修缮过程中绘制并存档的切活包袱边线描图。
切活线描图一
切活线描图二
修缮后的福荫轩重新向游客们展现了独特的古建筑之美,作为万寿山上一处融入山林的观景点,福荫轩四周植物葱茏,满目苍翠,时至今日,虽然不复有乾隆时期的餐秀亭,但依然当之无愧于乾隆在三十九年为“餐秀亭”所做的御制诗:“涧叶岩林绿已齐,虚亭殊不费攀跻。四围秀色餐无尽,寄妙翻嫌玉食低。”的意境。
修缮后的福荫轩
图文来源:颐和园微览
*图文版权归颐和园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