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培养“阳刚之气”重在培育“担当意识”

2021-01-31 09:22:11 作者:张玉胜 来源:东方网 选稿:郁婷苈

1月28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要“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此答复经报道后,引发热议。在网友的评论中,有人对培养“阳刚之气”表示支持,也有人认为关注“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矫枉过正的表现。有媒体对此发起网络投票,百万参与者中,超6成网友认为有必要培养男性青少年“阳刚之气”。(1月30日《澎湃新闻》)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男子汉”形象的共性认知,就是其拥有顶天立地、敢作敢当的“阳刚之美”。但纵观当下的中小学校,“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现象却极为普遍,已成人们关注与吐槽的教育短板和社会隐忧。教育部针对相关提案,给于“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的答复,显然因应了社会关切和民众期待。

培养“阳刚之气”,首先要对“阳刚”概念给于明白准确的定义。“百度”释义为“一种由内在的刚毅外化为强劲有力的具象表现,一种果断勇敢的个性彰显”。显然认可了“阳刚”归属于“气质”的说法。但也有教授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仅从气质上去判断男性“女性化”,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男女虽有性别差异,但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的说法却不能直击争议核心。因为男女两性的关系在当代已无传统社会那种“泾渭分明”的状态。

在笔者看来,“阳刚”既然是由“阳光”和“刚强”组合,就不乏“光明磊落”和“坦荡无私”之意。有评论曾将“活泼、阳光,有勇气、有担当,不惹事、不怕事,让人信赖、给人力量”表述为男孩“样子”。由此不难解读,培育“阳刚之气”,就当眼于对孩子们宽阔胸怀、坦荡品格、刚毅气质的综合教育。而“担当”正是关键所在,有了“担当意识”,就会有容人之量、无私品格和刚强豪气。诚如央视评论所言,要让“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阳刚”对应词是“阴柔”,男生表现出做事畏缩、依赖性强,喜静怕动、胆小无自信,缺乏冒险、勇敢和探索精神等文弱特征,显然与男子汉的应有“担当”相悖,更与人培养具有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极不相称。剖析男孩太“娘”诱因,或不无其教育、生活环境中“男性”缺失因素。如幼儿园、小学阶段女老师居多;体育老师也多由女性担任;家庭教育中“父爱”长期缺位,母亲成接送孩子和参加家长会主角等。毕竟孩子品格形成需经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

常言说“穷养儿子富养女”,但仅靠“吃苦”尚不足以“阳刚之气”,且女孩也需“穷养”。培养“担当”意识可以向男孩倾斜,但却是教书育人的共性任务。“阳刚”要在改进体育教学中体现,“担当意识”培育却需贯穿于所有教学活动和家庭教育,而这才是培养“阳刚之气”的基础与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