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长度”-新华网
2月2日,柏玉婷在合肥迪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内的生物安全柜前处理核酸样本。“00后”女孩柏玉婷是合肥迪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一名核酸样本处理员,家乡巢湖市距离她工作的地方只有100多公里,坐高铁最短只需要21分钟就能抵达。春节期间,核酸检测任务繁重,柏玉婷退掉了回家的车票,选择在实验室度过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不回家,可以帮助更多人安心回家。”柏玉婷说,“核酸阴性就是我给大家的新春祝福!”
你的思念,有“长度”吗?
今年春节,无数在外打拼的异乡人,为了疫情防控,选择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倡议。新年前,新华社记者走进工地、实验室和春运列车,探访归乡路上的“逆行者”、年夜饭中的“缺席人”。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他们的思念有了“长度”,但只要心贴着心,在哪里都是团圆。
2月2日,柏玉婷在合肥迪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内用电脑录入核酸样本信息。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月2日,柏玉婷(左二)和同事们一起在合肥迪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休息室吃晚饭。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月3日,施凤荣在K94次列车上为餐车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月3日,施凤荣(右三)和餐车工作人员在K94次列车上合影。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月4日,张成军在宿舍内和家人视频通话。27岁的张成军是位于安徽合肥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项目的一名工人,老家在两千多公里外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他所建设的项目属于国家大科学装置,目前正处于施工的关键阶段。为了响应疫情防控的号召,张成军选择坚守岗位就地过年,施工单位还为他和工友准备了年货大礼包以及节日补贴。“留下来可以多挣点钱,给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张成军笑着说。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月4日,张成军在建设项目上操作水准仪。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月4日,张成军在建设项目工地施工。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