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岷江村互助会:“四两拨千斤”帮助80个家庭的秘诀

2021-02-26 18:20:00 作者:陈婷 来源:川观新闻

岷江村一角。

2月22日,大年还没过完,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爱心互助会理事长张昌海已经开始计划年后的工作了:“按照惯例,3月份要开始集中募集乐助费。善款募集的动员工作,差不多该搞起来了。”

“这个爱心互助会从2012年成立起,就交给老支书张昌海负责。9年来,爱心互助会为建设和谐、美丽岷江村立下了大功劳。”岷江村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陶勋花说。

聚沙成塔,村民“随心”捐出大基金

2012年7月,经村民议事会商议决定,“岷江村爱心互助会”(以下简称“互助会”)正式成立了。互助会宗旨:关心关爱村里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携手共建和谐社会。

这样一个纯公益的组织,谁来负责好呢?陶勋花想起了村里的老同志们:“这些老人有威望、有群众基础,也有时间,请他们来搞最合适。”

陶勋花的提议得到大家伙一致通过。由德高望重的张昌海坐阵,一共9位老同志被村民们推选为互助会理事,其中8位是老党员。

“爱心互助,重要的是爱心,钱多钱少在其次。”9位老同志定下“调调”:村民捐款多少随心,都是一样的爱心表达。

一个月里,岷江村爱心互助会共收到捐款8万余元:村关工委主任陶勋花带头捐款2000元;花木专业户张治波致富不忘乡亲,一人捐出1万元;在外省打工的村民陈艳秋,得知消息后也主动捐来1000元。

为鼓励爱心,互助会将捐款100元及以上的村民吸纳为注册会员,注册会员负有相应的责任和权利。第一年,岷江村爱心互助会吸纳注册会员约300人。

刚开始,张昌海很担心:村里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多,互助会每年都要用钱出去,爱心基金入不敷出怎么办?“真没想到,9年下来,基金反而越来越多了。”

“目前账上还有20万元左右,注册会员已扩大到800余人。仅去年就新募集资金5万余元。”张昌海说,2020年乡村建制改革,原来的岷江村与胜利村进行了合并,新加入岷江村的原胜利村村民踊跃参与互助会,捐款额超过当年捐款总额的一半。

岷江村大学生带弟弟妹妹们在村里开展志愿服务。

四两拨千斤,“乐助费”抚慰众多小家庭

岷江村爱心互助会给村民们的捐款起了个名字——乐助费,取“助人为乐”之意。

互助会成立当年,村里先后有三个家庭因为意外不幸成为失独家庭。这三个家庭,成了互助会援助的第一批对象。

村民王开容家是其中之一。她的儿子突遇车祸死亡,媳妇在外地打工,撇下一个4岁的孩子给爷爷奶奶抚养。岷江村爱心互助会理事会经过研究,为王开容家送去2000元救助金。

“2000元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并不多,但这些钱代表了全村人的心意,表达了大家的支持。这之后,他家有什么需要帮忙或跑腿的事,互助会都及时伸出援手。”张昌海告诉记者。

爱心互助资金专款专用,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由理事会对援助对象进行严格审核,讨论决定援助金额。注册会员对爱心互助会的工作享有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随着“乐助费”越积越多,为充分发挥善款助人为乐的作用,岷江村爱心互助会的援助范围也不断扩大:为村里新考上大学的孩子发放助学金以资鼓励;对因意外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进行帮扶;把癌症患者家庭纳入扶助对象……

岷江村爱心互助会为患癌村民发放慰问金。

前不久,张昌海带着一帮爱心互助会理事会成员,登门看望村里一位癌症患者,并送去一笔慰问金。“他本来躺在床上,看到我们进门,让娃娃把自己扶着坐起来。我们陪着他闲聊了好一阵,看得出来他高兴地很。”张昌海说,这位患者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他的子女特别感谢爱心互助会这些老人们,感谢他们让家里的老人临终前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

9年来,岷江村爱心互助会已累计支出7万余元,近80个家庭得到“乐助”。

爱心传递,村风民风变了

宽阔的通村公路,路边一排太阳能路灯,村头用盆栽的五彩鲜花拼出喜庆图案,民居错落有致——2月22日,当记者走进岷江村,映入眼帘的哪里有印象中的村里的农村光景?

“放在过去,年前就摆在村头的节庆鲜花咋可能一盆不落地留到今天?!”一位村民说,几年前村里搞活动,也是摆了很多盆栽鲜花,结果等到活动结束,盆花也丢完了。

如今的岷江村,民风变了,村容村风也变了,变成了一个和谐、宜居、乐业的新农村。这是村民们的共同感受。

新落成的岷江书院,是该村打造的集休闲、国学培训、民宿于一体的项目,目前吸纳本村村民就业20余人。其中,普通服务人员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五险一金另计。

今年28岁的村民张岩英,是岷江村另一个集体经济项目——九坊宿墅的“管家”。2012年她考上北京的大学,是岷江村爱心互助会第一批给予助学金鼓励的孩子之一。学习旅游专业的张岩英本想留在北京工作,村里的邀请电话把她“召唤”回了家乡。

岷江村大学生利用假期教村里的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

像张岩英一样,还有很多从岷江村考出去的大学生,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反哺家乡:有的每逢寒暑假,就回来开展公益活动,比如带着弟弟妹妹们学习垃圾分类;有的在外面的世界发现了好经验好点子,远远地也会打个电话回来建言献策……

最让陶勋花感到骄傲的是,建制改革后的岷江村现有5119人,其中60岁以上1262人、未成年668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人数全部为“0”。曾经在岷江村发挥重要作用的亲情互动平台,随着留守儿童清零,如今已退出历史舞台。

岷江村的变化,附近村民也看在眼里。“一些外村人主动找上门来,成为了爱心互助会的注册会员。”张昌海这么说的时候,眼里闪着光。

(本文配图来自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资料。)

【采访手记】

岷江村改头换面的“秘笈”

陈婷

直到2010年,岷江村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的乡村综合排名中多次倒数第一。

10年后,岷江村已连续五年摘得寿安镇乡村综合排名第一的桂冠。

从倒数第一到第一名,岷江村改头换面的秘笈是什么?

“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充分发挥村里老同志的作用,搭建平台让老同志唱大戏。”岷江村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陶勋花回答。

岷江村的做法,说复杂其实也简单:组建爱心互助会,让有德行的老同志关爱下一代,从而带动全村形成互帮互助的爱心文化;组建老龄文化协会,既丰富老年人自己的业余生活,也通过表演给全村下一代带去欢乐,无形中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建立院落长制度,让老同志担任院落长,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等都是院落长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这些看似与下一代无关的平台,其实殊途同归,都指向“为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中,关工委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即将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陶勋花又开始了新思考。2月25日,陶勋花告诉记者,她将以此为主题,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建议。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