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线上课堂(105)|赏景·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2021-03-05 14:24:00
来源:中国园林博物馆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为“惊蛰”。
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此时天气转暖,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冰融化,雁飞,蜜蜂开始群飞,春雪终止,榆树开花。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的。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二月节。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惊蛰节气前后,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是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大好春光,万物生长,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起迎接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园林线上课堂”将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优质科普,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大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了解璀璨瑰丽的园林历史文化、艺术、生态和科技。美的园林,就在你身边。
线上观展览 赏文物 品文化
后续还将有更多精彩的“园林线上课堂”系列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