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缺乏师德:是去支教还是“镀金”?

2021-03-14 18:35:00 来源:东方网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一学生于龙陵一中支教时发布大量歧视、侮辱学生的图文信息,引发网友热议。3月11日,该校发表声明称取消该生研究生入学资格。一些网友认为这无非是“年轻老师”的一些抱怨吐槽,没必要上纲上线;另一些网友则认为该志愿者并非真心实意地去支教,未能尽到教师义务,这个处罚合情合理并不过分。笔者认为,学校理应取消该生的研究生入学资格,让该生离开支教学校,认真反思。并且对正在支教或有意向选择 “研支团”政策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以儆效尤。

支教成员缺乏师德的情况也不是头一回发生。去年12月,东南大学支教团成员曾因连踹多名学生被停职检查。可见,该类事件已不是个案,已逐渐成为一种现象。

再回到本次事件,该名志愿者在支教期间多次发布言论,称支教地区落后,直言学生是“傻子”“笨蛋”,其对于贫困地区的态度明显存在歧视和偏见,这些态度势必会带入其教学过程中,教学素质不高,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升。当地学生渴望的是丰富的知识以及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而现在某些“老师”却带着严重的地域歧视,教育之心不单纯,这着实寒了孩子们的心。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通知中表示,“具备在艰苦条件下开展支教扶贫工作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有相关志愿服务经历或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经历者”可优先选拔。是否具有扶贫工作的意志如何考量?优秀的学生干部就一定会具备支教的责任心吗?支教出了问题光是取消入学资格就能解决问题吗?

支教志愿者“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为了获取保研资格而支教,为了给其简历“镀金”而支教,其诚心可见一斑。虽然我们无法保证每一个支教团成员都保持着一颗为了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献身的决心,也理解在社会竞争压力下而滋生的功利心,但该政策的存在是为了调动大家的支教的积极性,希望大学生们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积极投身到国家的教育事业中。“研支团”本意是为了实现高校教育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双赢”,而如今却变了味儿。支教的初心已被强大的功利心所玷污,志愿者也未能真正理解支教的含义。对于这些毫无责任心的的“青年教师”,取消保研资格也在情理之中了。

笔者以为,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上升,学生进支教团的功利心在所难免,但如何避免这种违背师德的支教志愿者出现,也是学校亟需思考的问题。今后,在支教团成员的选择上就应当提高并设置更多的门槛,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学生,可更侧重于学生品行方面的考察,通过其周围同学匿名评价,以及担任学生干部期间的群众意见反馈等方式,来考核其是否具备支教资格。另外,支教的“初心和使命”应当逐渐深入到志愿者心中,不仅是行动上支教,要在思想上明确支教的意义所在,强化责任心,削减功利心。支教不是完成任务,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在支教期间,应依照正规教师标准对其进行定期考察,对于考察不合格的志愿者可进行教育和处罚,严重者可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等。并且要发现和关注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其沟通交流,尽快化解难题。

教师是社会上十分令人敬重的一群人。研究生支教团虽不是正式教师团体,但其肩负的责任与正式教师无异。支教是一项极富意义的活动,笔者希望志愿者在其中能切实地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为孩子们带去“希望”,而不是毫无责任心的敷衍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