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们把一只大熊猫发射上太空
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
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
今天,一只大熊猫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入轨,成为“太空熊猫”。
它叫“大空”,是北京爱太空科技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打造的虚拟公益形象,也是“航天+大熊猫”的一次跨界合作。
▲“太空熊猫”公益形象(来源:爱太空)
此前,在完成振动和热试验之后,这枚3D打印的“太空熊猫”模型被安装在了“航升一号”(又名“中安国通一号”)卫星相机视场方向的一个专属“座位”上。
▲“航升一号”卫星和“太空熊猫”模型(来源:航升卫星)
今天,它随卫星乘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的未来几年间, 卫星上的相机将在地球不同位置上方拍摄它和地球的合影。
▲“太空熊猫”遨游太空效果图(来源:爱太空)
作为地球上的流量网红、外交担当,单个儿卖萌的大熊猫平时是这样的——
▲一只可爱的太熊猫(来源:iPanda)
组团卖萌的它们是这样的——
▲一堆可爱的太熊猫(来源:iPanda)
现在,该物种的卖萌空间拓展至地球之外,成就了“太空熊猫”的虚拟形象。在其人格化的设计中,这是一只不愿当网红、一心想要当航天员飞上中国空间站的大熊猫。它的形象和故事,将出现在航天科学教育、科学传播和大熊猫保护事业相关的科普课程、动漫、舞台剧、电影等系列作品中。
插播一、“太空熊猫”前情提要
“太空熊猫”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大熊猫是‘国宝’,我们基于这种最具中国特色、最亲切可爱的形象创造了‘太空熊猫’。它将作为空间探索的追梦者和航天故事的讲述者,以全新的方式传播航天知识、弘扬航天文化、输出原创内容,激励公众去感受探索未知的美好,激励每一个平凡而心怀好奇的少年在科学、技术、工程的星空中寻找答案。”北京爱太空科技创始人、CEO白瑞雪说。
插播二:为什么是大熊猫?
宙 姐:讲述科技故事可以有很多载体,为什么选择一种动物?
白瑞雪:无论孩子或成年人,面对动物时的我们,可以尽情天真。
宙 姐: 国外第一个“动物航天员”是狗,我国也发射过小白鼠。为什么选择大熊猫?
白瑞雪:它这个萌法,谁顶得住?
宙 姐:请认真回答提问。
白瑞雪:好的。第一,大熊猫作为我国“国宝”,赢在了动物代言的起跑线上。第二,但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大熊猫形象为好莱坞的“功夫熊猫”。心痛!第三,它又胖又憨除了睡觉吃竹子就是抱大腿……你不觉得与航天员精干、勤奋的特征形成了巨大反差么?它就像我们普通的地球人,在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中热烈地、滚滚地活着。
宙 姐:嗯,大熊猫确实不像能执行太空任务的。
白瑞雪: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怎么也上不了太空。那就让它在故事里虎虎生风迈向宇宙吧。
插播三:“太空熊猫”的故乡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大熊猫迁地保护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众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
大熊猫繁育:基地以上个世纪80年代抢救留下的6只病、饿大熊猫为基础,现已繁育大熊猫143胎、214仔,现存152只(截止2015年),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
大熊猫科研:基地被国内外公认为开展圈养大熊猫保护科技实力最强、科技成果最多、应用推广效果最好的大熊猫迁地保护示范单位。
大熊猫保护教育:基地于2000年在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系统率先开展公众保护教育工作,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
大熊猫旅游:基地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年接待中外游客近300万人次(2015年数据)。
在众多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载荷之外,今天发射的“航升一号”卫星还搭载了山东青岛一中、广东汕头金山中学的校徽和北京爱乐合唱团徽章与合唱歌曲《翠谷双回声》,以及TEDx杭州的“太空对话“模块。
依托航天活动开展科学教育和传播,历来是各国航天机构和航天从业者推动“公众理解航天”的基本方式之一。美国成立航空航天局(NASA)时,即通过立法“将有效的科普和公众参与活动作为NASA每一个机构和每一项任务的主要目标之一”。“业余无线电通信计划”、“教育载荷实验计划”等大量学生参与的在轨项目,充分发挥了国际空间站作为科学教育独特平台的功能。我国神舟十号-天宫一号乘组也曾在飞行中进行“太空授课”,女航天员王亚平被人们亲切称为“太空教师”。
拟人形象飞上太空也并非首次。2008年,美国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里的宇航员“巴斯光年”模型进入国际空间站。虽然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推迟,人类历史上首枚奥运会专属“助威卫星”已经发射,卫星携带的“机动战士高达”动漫模型将择机在太空亮相。
▲东京奥运会“助威卫星”携带的动漫模型(来源:Yipee)
今天,公众不再是航天的旁观者。我们切切关注的空间站,将构建中国人的科学与文化新家园;我们的无人探测器,将带着投票征集产生的名字着陆于遥远的红色行星;我们说走就走的旅行,或将延伸至月亮之上。航天与民众的联结,同航天活动所实现的科学和工程目标一起,延展了人类仰望星空的维度,丰富了空间探索的意义。
其长远价值,或许大于肉眼可见的直接效益。得益于“公众理解航天”基础之上的航天技术扩散,美国阿波罗工程催生了数千项重大科学技术专利,助推民用技术快速升级,带动众多新产业群体。
宙姐采访过的不少西方老航天员,正是在看到阿姆斯特朗登月电视直播那一刻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51年前,一个湖南山村少年从电台得知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在夜空中找到卫星光点,从此立志投身航天——他叫周建平,今天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北京市八一学校中学生研制的小卫星已发射(来源:中国军视网)
像大熊猫这样为人们熟悉的文创角色随航天器发射升空,或将进一步拉近航天和公众的距离。实际上,航天和现实中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也并不遥远 。“航升一号“卫星研制方、湖南航升卫星公司董事长项军华表示,这颗智能遥感卫星在两分钟内就能抓取图像并传给用户,因此在应急任务的快速观测领域具有很大优势。“卫星遥感加导航,能够对野外大熊猫的活动进行实时追踪、定位、识别并同时上传其环境和生理数据,以提升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数据感知和快速响应能力。”
“在国家鼓励发展商业航天的背景下,我们的商业微小卫星研制和应用将有助于航天科学、技术进一步惠及国民经济更多领域,进一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认可。”项军华说。
最重要的感谢:“航升一号”卫星
卫星类型:实时成像卫星
创新特色:智能遥感
卫星质量:35kg
主载荷:可见光相机(高分、宽幅和广角)+长波红外相机
分辨率:高分分辨率优于2m@500km;宽幅分辨率优于20m@500km;红外成像分辨率优于50m@500km
设计寿命 :3年
发射时间 :2020年4月27日
工作轨道 :500公里SSO
搭载火箭:长征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