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基因数据库、AI产业大楼……这场超40亿元的签约折射临港未来发展新动向

2021-04-27 21:53:38 作者:薛宁薇 来源:东方网 选稿:付杨

东方网记者薛宁薇4月27日报道:今天下午,“数联智造·共创未来”港城集团产业项目举行集中签约。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海洋科技和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法律服务、新型国际贸易等在内的24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过40亿元。

此次签约亦是“海洋创新园”获批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之后的首次产业项目入驻集中亮相。本月初,本市第二批14个特色产业园区正式发布。港城集团旗下“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获批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这也是全市唯一一个以“海洋+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专业园区。

海科广场效果图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嘉麟介绍,海洋创新园将向海洋总部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发展,其中囊括总部航运服务,相关的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装备技术、海洋制造产业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园区将落户30多家企业,实现大概总规模不少于300亿元的产值,到2035年将实现不低于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规模。”

数创大厦效果图

现场7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产业招商机构之一,同时也是立足于海外招商的机构——第一太平洋科技集团,已先期将12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外企业引入临港,并将于今年7月动工建造AI产业大楼。第一太平洋科技集团董事长章海东告诉记者,此次签约的主要目的,除了做招商平台外,还将聚焦临港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加上国家、上海和临港三个层面的政策叠加,产业聚焦效应将进一步彰显。”

此次签约的8家人工智能及海洋产业项目之一,华大海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海洋基础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近20年。华大海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鸿在采访中透露,公司计划通过3-5年的时间,在临港新片区设立海洋基因数据库。“临港的地域资源优势包括产业政策的先导优势都很明显,我们希望借此把一二三产的高精尖企业集聚到临港,从而带动整个上海乃至中国在海洋产业的联动。”

除了助力产业聚集,推动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基因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华大海洋科技打算在临港新片区做的另一件事。“这些年来,公司在基因繁殖、种子资源的保护方面做了较多基础性工作。”陈鸿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沿海各城市共建立了约13个种子育种保护中心,并与上海海洋大学、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希望通过这些工作服务食品消费和提升食品安全,让更多人能吃到更好的海产品。

现场,港城集团产业发展空间资源和特色产业楼宇正式发布,10座特色产业楼宇围绕“数联智造”,旨在搭建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楼宇经济生态圈。

海立方科技园

其中,湖畔IC园要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产业,湖畔总部园要重点布局大型企业总部,湖畔数字园要重点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国贸中心一期要打造临港新片区服务贸易总部基地,国贸中心二期要打造滴水湖畔“新金融服务中心”,文创园要打造新片区创新产业落地空间,湖畔智慧创新港要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芯汇港要打造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智汇谷要充分发挥“海洋创新园”市级特色园区优势,智慧云谷要布局生产性服务业、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

“推出特色楼宇,是希望能够给入驻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我们将重点布局一些适合在主城区,特别是围绕国际协同创新区以及现代服务业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人工智能的科研,以及金融科技数字科技的产业。”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商部总经理王剑表示,下一步,将把这些特色楼宇与临港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自身作为开发主体的经验和优势,为创业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和好的营商环境。

临港不是临港人的临港,临港是上海的临港,是中国的临港,是走向世界的临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在致辞中广撒“英雄帖”,他表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各开发主体为前来创业的企业搭建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