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月刊为何开了天窗,听“金牌讲解员”讲述百年红色故事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孔文龙5月13日报道:“《共产党月刊》的编辑部一直秘密设立在主编李达的寓所,他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之一,也是中共一大的会议召集人,就在月刊第三期即将付印出版时,法国巡捕房突然派密探前来干扰,致使这期的首篇文章失去了原文……”今天下午举行的“永远跟党走”第三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海地区选拔赛决赛上,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何博恒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共产党》月刊的故事。
在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影响下,各地的共产党刊物相继涌现。这些刊物都昭示着早期共产党人走近民众的脚步。《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创刊,1921年停刊,共出6期。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其发轫、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筹建息息相关,带有鲜明的历史色彩与时代烙印。
1921年4月,《共产党》月刊第三号出版,并刊登了一篇未加署名的文章《告中国的农民》。文章在发表时开了天窗,头一面是空白纸,印着“此面被上海法捕房没收去了”一行醒目的大字。
何博恒讲述道,当原文被法国巡捕房收走后,杂志编辑部要向反动当局低头吗?不,编辑部商量后决定,照常开印,留一页空白开天窗。这就是时代先锋们的勇敢。
包括何博恒在内,今天共有来自全市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1位讲解员,结合所在场馆特色和五大讲解主题,动情地讲述着一个个发生在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故事。
来自陈云纪念馆的讲解员高智亮讲述了“党史护宝人”的故事。以木材店老板作为身份掩护的陈为人和妻子韩慧英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中共中央迫于白色恐怖,从上海迁往苏区时,党组织决定让他俩留在上海,保护党中央从1921年到1933年12月的全部档案材料。
当时在中外反动势力盘踞的上海做这项工作非常危险,陈为人夫妇白天忙于店里的工作,一到晚上他们就躲在阁楼的密室里通宵达旦整理文件。为了缩小目标,他们把大写的文件抄写成蝇头小楷,用剪刀裁去文件的纸边。阁楼里还特备有一个火炉,昼夜不息,那是为防止文件受潮,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生任何不可逆转的危险,他们就会掀翻这火炉,不惜将自己的生命和文件一起,燃烧在熊熊烈火中。
“这就是两名普通中国共产党员的意志和决心。”高智亮说。不幸的是,1935年2月,韩慧英在外出时被捕,陈为人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带着三个未成年孩子艰难度日,只能每日给孩子们吃点红薯。多年劳累让陈为人患上肺结核,在1936年下半年,陈为人终于与妻子重新相聚,但不久他便在上海病逝,年仅38岁。
陈为人夫妇用生命守护的16箱共计104包完好无损的档案文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最早的一批档案,如今保存在中央档案馆中。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第三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海地区选拔赛初赛于2020年12月上旬举办。由全市各区、委办宣传部门及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基地选拔推荐,共91名优秀讲解员、志愿者参赛。在决赛场上,入围的21位讲解员按抽签顺序,依次进行了1分钟VCR展示和5分钟现场演讲。讲解内容从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全面小康、抗疫精神、时代先锋5个主题中抽取。
经过激烈角逐,4名金牌讲解员和10名优秀讲解员名单出炉。来自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的李梦园、浦东展览馆的王韵正、浦东展览馆的李培、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的杭垚获评金牌讲解员,来自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何博恒等10名选手获评优秀讲解员。
本次大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办,“红途”平台、文汇报融媒体视频聚合部、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上海市公益广告协调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