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贾雨村的黑化之路:依靠贾家扶摇直上,最终算不算卖主求荣?

2021-06-12 15:08:00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本 文 约 429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贾雨村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族”,只是到他出生时,他家已经败落到底,“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祖上的荣光,他是没见过的,“读书仕宦之家”的精神气质,他也不知道。他只是从一些街谈巷议之中,知道自己家以前阔过。

以前阔过,现在的没落就特别不甘心,总想恢复祖上的荣光。贾雨村想“再整基业”,可用什么方式呢?他的想法是“进京求取功名”,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也是一条唯一可行的路。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贾雨村的读书有明确目的,是功利主义的读书。这对穷人家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目标越明确,越容易取得现实的成功。只是,这样的孩子,适合做技术性工作,比如钱谷、刑名。这些职务,对专业知识要求高,对心胸、眼界及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要求不太高。不过,明清两代,衙门里的技术性工作,主要由幕宾佐吏充任,“官”是处理中央或地方综合性事务的。极度功利主义的读书无法打开一个人的心胸和眼界,做“官”是有害的。

官越大,危害越大。官做大了,会让他产生呼风唤雨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他失去反思的机会,在急功近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贾雨村的特殊家庭让他有机会读书进学,却没机会承袭“读书仕宦之族”的精神气质,这样的人混官场,是存在先天不足的。

贾雨村的第一重困境:无钱财

贾雨村的人生初级阶段走得很顺,他考中秀才,举人,踌躇满志进京考进士。他连个书童都没带,一个人上了路。也许有人会说他家里穷,没书童。其实,一个人考中举人后,就不穷了,人们会主动把钱财送上门去,除非他清高自许,送上门的钱财也不要。

即使送上门的钱财不要,他也可以跟别的举子一起进京赶考。举子们大多数的家庭条件不错,包一个人的路费不成问题。《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家里穷得没有一文钱,跟岳父借钱被岳父骂了一顿,就是“几个同案”带他去参加乡试的。明代的唐寅是跟大财主徐经一起进京考试的。

贾雨村有一种末世子弟常有的孤绝状态,不屑与他人为伍。赶考途中,贾雨村遭遇人生第一次挫折,走到苏州,没盘缠了,寄身在一个小庙里,“卖字作文”为生。

贾雨村的老家是“湖州”,有的版本也作“胡州”,胡州是“胡诌”的谐音,大致还是指湖州。湖州离苏州很近,离京城很远,贾雨村走到苏州就没了路费,不知是怎样做的预算?很可能是他只考虑有利因素,比如天气晴朗、一路顺风,没有考虑不利因素,比如阴雨、生病、失窃、遇劫等等。

这也是机会主义者的特征,他们经常对风险估计不足,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加好运气,就足以应付一切变故。

贾雨村在苏州滞留两年,卖字作文收入有限,猴年马月也攒不出进京的路费,除了等待好运降临,没有别的办法。但贾雨村还真等来了好运,在他寄身的葫芦庙时,有个心地善良的邻居甄士隐,见贾雨村贫困落魄,动了恻隐之心,主动资助贾雨村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贾雨村脱离困境,又踏上进京赴考之路。

甄士隐主动资助贾雨村。图源/87版《红楼梦》截图

这是贾雨村生命中遇到的第一位大贵人,没有甄士隐慷慨资助,他就不能第二年顺利考中进士。但是,命运的安排,是有筹码的,未来有一天,贾雨村会面临良心与前途的考验。

贾雨村的第二重困境:无社会经验

贾雨村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他“才干优长”,不几年当上知府,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官场新星。他重利益、轻风险的毛病又暴露出来。一个官场新人,没资历、没背景,居然急不可待地搞起了贪腐。他不仅搞贪腐,还“恃才侮上”,这是不是有点作死?结果,上司一道奏章,说贾雨村——“生性狡猾,擅攥礼仪,且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皇上看了奏章龙颜大怒,把贾雨村革了职。

贾雨村还是太嫩,没社会经验,拿科举考场上的心态混官场。科举考试作为一条社会公平的底线,是标准化、程式化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社会是复杂的、多变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科举考场上,成绩好的考生可以蔑视成绩差的考生;官场上,不一定是有“才干”混得好,有人是有资历,有人是有背景,有人是会走后门、拉关系等等。贾雨村这个上司,才干上不行,整人上很行,贾雨村没吃透上司的情况就“侮”,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丢了乌纱帽。

贾雨村的第三重困境:无人脉

贾雨村安顿好家属,游历天下名胜。游到维扬,盘缠用完了,他应聘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家当西宾,教林如海之女林黛玉读书。这次他不敢狂傲,林如海家世、才学,样样碾压他。

林如海是世家子弟,祖上袭过列侯,还是科举考场上的佼佼者,前科探花,娶的妻子是荣国府的小姐。贾雨村在他面前没有狂傲的资本,他收敛心性,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与林如海宾主相处甚欢。贾雨村在林家教了不到一年书,从一个前同僚口中得知,朝廷起复旧员,他们有机会重返官场了。贾雨村一听精神焕发,作为一个混过几年官场的人,他知道,天下革职、辞职、病退的官员太多,不可能全都起复,只能谁有关系谁起复。

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图源/87版《红楼梦》截图

贾雨村又遭遇瓶颈,关键时刻,他再次遇到贵人。东家林如海给他写了封举荐信,让他拿着信到京中找他的妻兄贾政办理。在贾政帮助下,贾雨村“轻轻谋了个复职候缺”。“轻轻”是对贾政来说,不是难事,对贾雨村来说,哪里是“轻轻”,分明是一块搬不动的石,一座无法逾越的山。贾政办起来越“轻轻”,贾雨村心头上的鼓点敲得越重。论才干,贾政不比他原来的上司强,可他办不成的事,贾政“轻轻”办成,这不是贾政有本事,是荣国府威力大。

“候缺”是很微妙的,有关系几个月就补缺,没关系几年也补不上。贾雨村“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与谁“谋”?想必还是与贾政。

这是贾雨村第一次领略豪门的威力。

贾雨村的黑化之路

贾雨村到金陵应天府上任第一天,就体会到什么是“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贾政的外甥薛蟠打死了人,苦主告在应天府,前任官员无法处理,把烂摊子扔给了新上任的贾雨村。

在不知薛蟠是贾政的外甥之前,贾雨村摆出一副刚正不阿的清官架式,拍着桌子,怒发冲冠,当场就要发签捉拿逃犯,被门子一个眼神制止了。门子跟他说,薛蟠不是逃,而是根本没拿打死人当回事,大摇大摆进京去了。还跟他说,那个被薛蟠抢走的丫头是他的恩人甄士隐被拐卖的女儿。那一刻,贾雨村心里大约翻腾过波澜,想把恩人之女救出来,让她与母亲团聚。

门子向贾雨村展示了一张护官府,把他仅存的一点良心压碎了。门子说,贾、王、史、薛四家是姻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金陵地界上,得罪了他们中的任何一家,轻则丢官,重则丢命。支撑贾雨村傲气的那根脊梁骨,咔巴一声断了。贾雨村没敢为冯渊伸冤,也没敢把英莲救出来,他匆匆结了案,摇着尾巴写了两封信,向贾政和王子腾邀功。

贾雨村大费周章地讨好薛蟠。图源/87版《红楼梦》截图

这时的贾雨村不再“沽清正之名”,还是有点在意舆论的,为了平息舆论压力,他大费周章,让薛蟠的家人报薛蟠暴病身亡,又搞了个扶乩,说薛蟠与冯渊是前世冤家,这世找来寻仇,还判薛家赔给冯家一笔烧埋银子。这么判虽然有点亏心,原告被告都没意见。

到了石呆子事件,贾雨村已经懒得表演,直接以拖欠官银为名,抄了石呆子的家,把石呆子的扇子抄出来,献给了贾赦。他一定知道舆论纷纷,也知道石呆子失去祖传的扇子活不下去,但他不在意。他在仕途上的浮沉荣辱,取决于贾赦这样的豪门权贵。百姓议论、唾骂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无力越发衬出他的成就感。石呆子穷得吃不上饭,还守着扇子不卖,这么不识趣,死了也活该。

不知他想过没有,石呆子的祖上留下那么多题着名人字画的扇子,想必是风雅人家,很可能也是“读书仕宦之族”。石呆子也是“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只是他没有贾雨村那样的好头脑,也没有贾雨村那样的好运气,没有能力“再整基业”,只好守住祖上留下的最后一点荣光。这么一点微渺的愿望,也被贾雨村给扑灭了。

以贾雨村之聪明,他不会意识不到他与石呆子身世上的相似性,越意识到这种相似,心肠越硬,那是一个他讨厌的自己。潜意识里,他还有点畏惧与石呆子做参照,石呆子对祖宗文化遗产的坚守,映照出他心灵上的残缺。

贾雨村把他的“才干”化为利器,借着豪门权贵的势力,一路攀升。

他最后一次出现时,已经官拜“大司马”。“大司马”这个官职,最初见于《周礼》,是执掌军政的高官。贾雨村是个穷书生时,写诗明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现在,他成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大人物了。

贾雨村的反噬与终局

贾雨村加官晋爵,步步高升,“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成为一名朝廷大员。此时,日渐衰败的贾府或许已无力把贾雨村托举到这样的高位,很可能是王子腾或其他权贵把他保举上去的。

贾雨村家破败的大门又修得金碧辉煌,门口挂上金字大匾,辉煌的匾额映出一张狰狞的脸。凝视深渊久了,他也成了深渊。

贾雨村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口中,是七十二回。贾府的管家林之孝说“方才听得雨村降了”,这是个不好的兆头,如秋天到了,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这是寒冬不远的警告。贾琏也有这样的感觉,他说:“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他好。”

到底是贾雨村什么事“连累”了贾府?红楼未完,这是个秘密。从脂批之中,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红楼梦》充满了对命运的隐喻,第十八回,贵妃省亲,点了四出戏,第一出戏“豪宴”,脂批“伏贾府之败”,四个字,触目惊心。

此戏与贾府之败有着怎样的隐秘联系?要从这出戏的内容说起。“豪宴”是《一捧雪》中的一折。《一捧雪》说的是明代已故相国之子莫怀古收留了一位落魄的裱褙匠汤勤,汤勤向权臣严世蕃献媚,密告莫家收藏着一只祖传白玉杯,严世蕃为了谋夺白玉杯,害得莫怀古家破人亡的故事。这部戏的内容与石呆子事件高度相似,都是豪臣夺别人的祖传宝物,都有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贾府之败,很可能与石呆子事件有关。贾雨村光天化日抄了石呆子的家,民怨沸腾,政敌抓住把柄,把贾雨村击倒。此事涉及贾赦,贾赦也被扳倒,然后牵连出贾府别的事件,比如王熙凤包揽官司、谋害人命,导致贾府雪崩式的大溃败。

或许,这个雪崩的触发点就是贾雨村。很多读者相信,在贾府落败过程中,贾雨村为了自保,会对贾府落井下石。一个功利主义者心中,没有道义可言,旧主子失去利用价值,就会向新主子输诚。其实,贾府的衰败,怪不得贾雨村。没有贾雨村,也会有别人。

最终贾雨村下场凄凉。图源/84版《红楼梦》截图

贾雨村是个悲剧人物。他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但他从未感受过“读书仕宦”之家的氛围。他想“再整基业”,却两手空空。极度功利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贾雨村,不可能去治国安邦。

德不配位,必有祸殃,贾雨村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在抄了别人无数次家以后,贾雨村的家也被抄了,他又回到起点,一无所有。

者丨叶何其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排版 | 于嘉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