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下一步改革重点,“改革老人”高尚全的回答引人深思
“改革不会停止,永远在路上”是高尚全生前常说的话,他也用其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尚全曾先后参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等6次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提出了关于“企业自主权”“商品经济”“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重要改革建言,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改革理论的发展。
这位曾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的“改革老人”,于6月27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020年10月,高尚全在杭州西溪。 受访者供图。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对高尚全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据魏江回忆,年逾九旬的高尚全身体和精气神一直很好,他因意外摔倒而过世的消息传出后,让亲友们都感到“很突然”。
“入院后,高老师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他仍就牵挂着中国改革发展。在他意识保持清醒的时候,他还一度表达过希望回单位上班、看材料的意愿。”28日,高尚全生前秘书陆琪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
陆琪表示,高尚全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依然坚持工作。其间,他曾在4月中旬,为春季莫干山会议录制了演讲视频,聚焦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创新。此外,他还耗费大量心血完成了一本44万字、有关回忆中国改革历程的书稿,在其去世前,初稿已递交中国外文出版社进行审核和翻译。“很遗憾,高老师没有等到新书出版。”陆琪说。
“高老穷其一生致力于民本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等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对待改革问题坦诚、直率,常有超脱独立的看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告诉第一财经。
结缘浙江
作为民本经济理论的重要推动者,高尚全与民营经济强省浙江渊源颇深,为当地经济转型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9年,已经卸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高尚全,成为四校合并后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首任院长。任职期间,他在该院专门成立了民本经济研究中心,旨在通过研究浙江的民营企业,推广浙江改革发展的经验。
为什么选择浙江大学?2020年11月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高尚全表示,“因为浙江的历史文化和创新精神吸引了我。”
2020年6月,高尚全为庆祝浙大管院40周年华诞题词。 魏江提供。
浙江经济发展有所谓“五千精神”,即千辛万苦来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家万户搞生产和千头万绪抓根本。高尚全认为,浙江的国有经济比重并不是太高,但是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其根源就在于这“五千精神”,这是浙江的致富之道。
“高老是一位高屋建瓴的改革专家,他把浙江之前的‘四千精神’又加了‘一千’,意义重大。在高老眼中,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和典型范例。他曾多次强调,浙江的市场化水平之所以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是因为民营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卓勇良告诉第一财经。
卓勇良表示,作为长者的高尚全,待人谦和,没有架子,且“心里有基层干部和基层研究人员”,“是民营企业发展坚定的支持者”。在浙江时,高尚全常常在重大发展思路上给予民营企业支持,也时常有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人员针对宏观政策问题向他请教。
除了待人谦和外,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肖耿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忆称,即便在已经有了很高的学界威望之后,高尚全仍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保持思想的开放和活跃。
“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解放思想也无止境,还需要不断推进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高尚全曾如是说。
“高老一直力倡‘民本经济’,并不断从实践中去丰富这个理论。”魏江告诉第一财经,自2017年接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以来,每年过年前,只要高尚全不出差、不开会,他都会提前与陆琪约好日程,带领学院的领导班子,去高尚全办公室汇报工作。“我们每回都要花一天多的时间,去聊学院下一步的规划,浙江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浙江共同富裕的实现条件等话题,在此,我都受益良多。”
据魏江介绍,高尚全的办公室很简朴,陈旧的书柜里摆满了书籍。一旁的接待室也同样简陋,仅有15平米左右,“五六个人就能塞得满满当当”。
高尚全与魏江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关话题。 魏江提供。
“脑子里装的都是国家改革发展的大事”
进入耄耋之年,高尚全依然活跃在中国改革的浪潮中,还经常脱稿在论坛上进行演讲,发出改革的新声音。
“他是一棵改革‘不老松’,年逾九旬之后,在公开演讲时,仍然中气十足,甚至可以不用稿子讲20多分钟。高老师多次说,他演讲不用稿子,目的是锻炼脑子。”卓勇良称。
据卓勇良回忆,晚年的高尚全是一个非常注重身体健康的人。2020年10月,在杭州西溪,卓勇良最后一次与高尚全见面,那时候,91岁高龄的高尚全身子骨依然健朗,并且每天坚持做十几个俯卧撑。
“高老的脑子里装的都是国家改革发展的大事,这一点他坚持到了生命终点。在他眼中,只有身体好,才能多干活,多为中国改革事业、民营经济发展做贡献。”卓勇良说。
在陆琪看来,高尚全的改革理论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对于今后中国应在哪些领域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这一问题,高尚全晚年给出的答案是,落实“两个中性”理论。
何谓“两个中心”?高尚全曾在给中央的建言中提出,基于对“中性原则”的思考,应将“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并重,落实“两个中性”理论。
“根据‘中性原则’,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管理经验,属于典型的中性事物,也是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更可以用的事物。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毫不犹豫地学习这些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应自觉运用‘中性原则’,充分地学习国外经济管理经验。”高尚全认为,主动落实该原则,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促使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上被认可。
在高尚全最近写的《两个中性原则的哲学思考》一文中,他进一步阐述,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落实“中性原则”。他写道,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国资委职能从管人管事转到管理国有资本上,都是落实中性原则的体现,并无关阶级性。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则是推动中性事物与社会主义属性的结合,更值得鼓励。
“高尚全对于市场机制非常了解,同时对国情和党史,对宏观政策宏观经济又很熟悉,他提出的很多建议比较中肯,体制内和体制外都能接受。这有利于推进很多改革工作。” 肖耿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此前强调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从“企业”到“资本”,这在文件中只是两个字的变化,但在肖耿看来,背后却是国企改革观念的巨大转变,而高尚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推进所有制改革、让民营经济“越做越活”外,高尚全晚年还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去年4月,高尚全在给第一财经所撰文中指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而这个数据要素,就是信息要素。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信息要素要能够在规范的基础上自由地流动。信息数据只有自由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
2018年,高尚全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中曾表示,“我已经88岁了,为什么仍然要朝九晚五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就是希望能够让新时代的改革开拓者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适用。改革是我这一生的追求,也是我这一生的牵挂。唯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