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首乡间三十七载 来看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谢良的故事

2021-07-05 13:33:41 作者:严静雯 来源:浦东发布 选稿:丁怡隽

2021年3月,谢良卸任浦东新区三林镇三民胡巷联合党支部书记。掐指一算,谢良在村里已经工作了37年。

1984年,谢良退伍回到当时的三林乡三民村,当时村里只有一家做小五金的福利工厂,全村年产值不到100万元。村干部的“工资”曾连续三年打了白条。

钱少、事多,还面临重重困难,但是谢良从不喊苦喊累。回村工作没多久,谢良的能力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1989年10月,谢良被选为三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2007年又担任了三民胡巷联合党支部书记。“经济发展有实力、群团活动有魅力、班子队伍有活力”,这“三力”成了谢良在农村工作的使命目标。

而另一个“三力”——精力、能力与体力,则是谢良担任村支书工作的体会。谢良带领村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全力招商育税,努力探索发展农村的新路径。为了谈好一个优质项目,谢良可以不分昼夜、不计路途遥远,多次拜访企业,向他们展示村里的优势与诚意。正因为这样的韧劲,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户三民村、胡巷村,他也被评为新区农村招商引资能手。

为村民“赚钱”的同时,谢良也不忘“管好钱”。他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党务和村务公开,抓好节支增效,为村民管好“钱袋子”,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14年,谢良又率先开展“1+1+x”工作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三民村、胡巷村的“家底”,盘活了集体资产,村民的收益显著提高。

在谢良的带领下,目前两个村的税收近一亿元。村庄富庶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门球、民乐、舞蹈、合唱……村民们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村民的扶贫济困、婚丧嫁娶的相关补助奖励,也通过村民自治形成了规范的制度。三民村、胡巷村村民的幸福生活,着实让“城里人”都羡慕不已。

“抓好党建促经济,抓好经济促创建,抓好创建保稳定。”谢良一口气说完这句话后,补充了一句,“党建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017年,谢良兼任上海三林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在谢良的带领下,2020年公司党总支被评为浦东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志愿者队伍被评为浦东新区优秀防疫志愿团队。谢良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集体资产管理日益精细化,招商育税稳步发展,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村资村企管理工作得到了市、区农委的高度肯定。

今年初离开三民胡巷联合党支部时,谢良只带走了自己的工作日记。“堆起来,整整两摞。”谢良说,“村里的工作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是看到村里的发展赶上了浦东发展的脚步,我这个普通党员感欣慰与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