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水肿到底怎么了?3个问题体质,7种疾病,小心中招!

2021-08-16 16:15:00 来源:BRTV北京卫视

夏季闷热,很多人早上起来都会感觉呼吸沉重、四肢乏力,精神很不好……洗脸一照镜子,发现自己不但眼皮肿、眼袋肿、脸颊肿,甚至小腿、手臂、肚子上也是一按一个坑。

这恼人的水肿到底从何而来?

其实,水肿反应出的是体内代谢循环状况,而某些特殊的水肿可能与肝、脾、肾脏等疾病有关!学会辨别一般水肿和病理性水肿,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信号。

1

眼睛肿、小腿肿

哪些水肿值得关注?

临床上,水肿指的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含有过量的体液潴留。水肿有局部或全身、病源性或生理性、以及轻中重度的区别。

简单来说,生理性水肿一般会自行消失,而病源性的水肿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长期在固定部位出现,二是手指按压后有明显的凹陷。

1静脉阻塞水肿

静脉因外力压迫或血管病变而发生阻塞时,会导致血液和体液循环出现障碍,以致于造成局部的水肿。比如静脉血栓、血液粘稠度增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都是潜在病因,患者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防静脉破裂出血。

【常见部位】一侧下肢水肿;两侧小腿胫骨水肿;眼底出血或水肿等,都需要立刻就医。

2炎性水肿

当体内某处存在大量病菌毒素时将引发炎性反应,增强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帮助淋巴细胞、水分等活跃物质来对抗病菌毒素,于是就可能会出现水肿。

炎性水肿通常还伴随着发烧、出汗、虚弱乏力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免病情恶化,甚至引发致命危险。

【常见部位】外伤伤口附近;体内某器官组织周围,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现。

3淋巴性水肿

淋巴管分布全身,如果出现循环回流的障碍,特别是受到肿瘤压迫时,就容易出现相应部位的水肿。

【常见部位】锁骨上方水肿;腋下淋巴密集区域水肿;腹股沟水肿等,对不明原因的淋巴区水肿一定要提高警惕。

4肾源性水肿

水肿是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一方面,肾小球肾炎会使大量含钠体液积存,从而导致水肿;另一方面,肾病造成的蛋白尿会使体内血浆蛋白过低,体液处于失衡状态。

【常见部位】通常为眼睑、面部等处,当血浆白蛋白量降到25g/L或总蛋白量降到50g/L时,还可能出现全身性水肿。

5肝源性水肿

肝硬化、重症肝炎以及肝脏肿瘤等,都容易造成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和腹水,此外还可能伴随着黄疸、肝大、脾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体征等症状。

【常见部位】最初可能先出现足踝部水肿,再逐渐向上蔓延,而在头面部和上肢处却不明显,严重时有腹部水肿现象。

6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多与心力衰竭引起的血液循环不良有关,一般在清晨出现,白天活动后加重,经过夜间休息后缓解。

【常见部位】双下肢水肿,同时还有心悸、气短、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问题。

7营养不良性水肿

慢性消耗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都可能引起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从而产生水肿。而且皮下脂肪迅速减少后,皮肤也会变得松弛,更加重了水液潴留。

【常见部位】水肿常从足背部逐渐蔓延至全身,呈两侧对称。

2

3大问题体质

也可能是水肿诱因

除了病理性的水肿以外,一些“问题体质”也容易发生水肿,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主要通过发汗和利尿来消肿。

1痰淤湿滞体质

中医认为水肿是人体津液失调所致,而长期湿气化痰、痰淤湿滞是不断加重水肿的重要原因。此外湿气过重还会带来营养不良、腹脘胀痛、呕吐腹泻、积食不化、口粘不渴、舌苔厚腻等症。

【三味薏米羹】取炒薏米、山药、莲子各30克,洗净后用文火熬成粥,有化痰祛湿、清热利水的效用。

2肝肾阴虚体质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是同源的,肝肾阴虚的人常有腹部水肿、精神不济、困顿乏力、眼睛干涩、舌质紫暗、失眠健忘等情况。由于肝肾阴虚会使得体内阳气失调,肝阳上亢还容易增加脑中风的几率。

【黄芪桂枝五物汤】生黄芪、黄精、白芍、夏枯草、橘红、草河车、小蓟、泽兰、抽葫芦、茯苓。

3气滞肝郁体质

肝有疏泄的作用,可以推动人体气机的运行,气顺则有利于代谢水分、排出湿气。长期肝郁不畅会让气机凝滞、痰湿不化、血瘀生成,不但容易导致水肿,还可能引起肝脏疾病。

【利水消肿方】生黄芪、党参、丹参、泽兰、泽泻、生白术、莪术、炙麻黄、桂枝、酒大黄,具体用法请咨询医师。

麻黄和桂枝能清热解表、帮助出汗;泽兰、泽泻能利水;黄芪、党参能益气健脾;丹参、莪术能活血利水等。

3

2杯消肿茶

利水、健脾还护肾

最后再为大家推荐两个健脾、护肾、利水的饮料,有需要的人可以在咨询医师后适量饮用,作为日常调理方。

1黄芪苏叶茶

【药材】黄芪30克、苏叶30克。

【做法】将黄芪和苏叶放置锅中,加水煎煮到滚开即可。因为根茎类的黄芪耐煮,可以先下锅。

2黑芝麻玉米须

【药材】红小豆30克、黑芝麻30克、玉米须30克、薏米30克。

【做法】薏米、红小豆、黑芝麻、玉米须一同煎煮,煮开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