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里建城市”,黄浦这么做!

2021-08-27 16:15:22 来源:上海黄浦 选稿:蒋昕婕

8月27日上午,“上海黄浦”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继续展开,本次访谈在“上海黄浦”官方app上同步视频直播。据悉,本次访谈主题是“黄浦区公园城市建设”。访谈嘉宾为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施瑾以及黄浦区绿化管理所绿化管理科科长潘剑峰。

公园城市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公园城市”是由“在城市中建公园”向“在公园里建城市”的战略转变,是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内涵的深化与拓展。

“公园城市”是指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兼具系统性、生态性和高服务品质,而不是孤岛式的公园。公园城市进一步优化了“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有助于积极破解超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瓶颈。

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来说,公园城市建设,不仅仅指单一地建设公园,而更要将现有资源整合盘活,将不同的公园绿地资源进行系统有机串联、统筹管理和综合运用,促进公园绿地更开放、融合。

黄浦区将通过构建“城园一体、园绿交融、以文蕴绿、全民共享”的绿色生态体系,探索“蓝绿交织、文绿相生、人景融合”的绿化建设黄浦模式,构建“一核两带三片”绿化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两带三片”空间格局中,“一核”指文化行政门户景观区(南京路-人民广场功能);“两带”指黄浦江滨江生态带、苏州河滨河活力带;“三片”指衡复风貌保护区(淮海路-新天地功能组团)、休闲商务景观区(豫园-老城厢周边功能组团)、生态宜居景观区(打浦桥-世博浦西园区功能组团);“多点”指历史名园(2座)+综合公园(4座)+社区公园(8座)+街心花园(15座)+小微花园(多个)的5级公共空间体系。着力构建“点、线、面、文一体化”的全景式绿色综合体,打造“高品质、最公平”的绿色环境黄浦品牌。力争成为高密度城区韧性景观建设的示范点与标杆,实现生态韧性与社会韧性耦合。

中心城区往往面临用地紧缺等难题,为了更好地均衡绿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中心绿化总量和绿视率,除了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近年来黄浦区持续推进立体绿化及街心花园建设,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因地制宜,在高密度城市中心灵活建绿、见缝插绿,持续推进城市中心“+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