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报童的一声吆喝,十二名青年冒着酷暑,相继来到“辅德里”的一处寓所,这是一所位于深巷内的石库门房子,这些青年就如何解救中华民族、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了深入讨论……
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了,然而会议的秘密举行,为世人留下了未解之谜:除了陈独秀、李达等已知的十一名与会代表,第十二名代表究竟是谁?
今天(9月15日),一部原创“红色”沉浸式互动剧——《寻找第十二人》,在浦江郊野公园活力森林区上演,观众在重温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及寻找第十二名与会代表的同时,了解中国共产党艰难而光荣的建党历程,在党史学习过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感悟践行初心使命。
据悉,《寻找第十二人》是由闵房集团携手党建共建单位上海戏剧学院推出、并由上海闵行浦江郊野公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央恒(上海)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一部“红色”沉浸式互动剧,期间得到了上海图书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支持和闵行区委宣传部的指导。
历时半年精心打造
运用多元化表现形式
走进写有“腾蛟起凤”的“辅德里”门头,旧式公寓的布景瞬间将气氛拉回上世纪20年代的老上海,“代表们”更是意气风发、慷慨陈词。零距离感受互动剧的观众们,不仅可以近距离了解二大的重要议程和成果,还可以身临其境体会革命先辈的热血与不易。
事实上,中共二大在建党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形成了七个“第一”,包括:第一部党章的诞生、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一次加入共产国际等。而中共二大恰恰留下一个悬念,即:迄今为止无法确认第12名代表究竟是谁。
“这就给这部沉浸式互动剧提供了创作空间,整部戏也就是以这一线索展开。”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伟令表示,“在表现形式上,融合了沉浸式表演、密室寻秘、党史展览等多种元素,又结合了浦江郊野公园的场馆特色,使得这部戏内容严谨又形式新颖,成为党史学习的好素材。”
为了更好地引领观众回顾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寻找第十二名与会代表,主创团队在翻阅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历时半年细致打磨,自创、自编、自导、自演了剧目,通过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和现代化的展现形式,感悟伟大建党精神,铭记初心使命,激发奋斗热情。
运用眼看耳听、翻找比对等方法
开启密室寻秘之旅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有7位最有可能参与二大的存疑代表名单,他们是毛泽东、陈望道、张太雷、向警予、项英、邓中夏、高君宇。那么,他们是否参加了中共二大,第十二人究竟是谁?
在《寻找第十二人》沉浸式互动剧中,观众还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密室寻秘,根据提示内容寻找4位密码,再拿起电话拨通相应的号码,听一则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那毛泽东是否参加了中共二大?讲解员娓娓道来:“他没有参加,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给出了明确答复,当时毛泽东不无遗憾地说:第二次党大会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在上海开会,他本想要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同志们结果错过了。斯诺把这段谈话写入了著名的《西行漫记》。”
在密室里,观众将亲身参与到寻找第十二人的过程中,输入讲解中的关键数字、推开推理空间的密码门等,通过眼看、耳听、翻找、比对等多重手段搜查线索,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依次从七位存疑的“第十二人”相关史料中解析真相,只有找到第十二人的答案并破解密码才算通关。
最后,在党旗党徽的映照下、诸多人民英雄名言的鼓舞中,观众党员们还将重温入党誓词,将当下的触动化作长久的责任担当,带疑问而来,携信念而归。
感悟初心使命
做努力奋斗的“第十二人”
《寻找第十二人》的第十二人究竟是谁?其实,这部沉浸式互动剧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或许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寻找第十二人》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为背景创作,把寻找历史线索的身份和使命交给观众,希望观众可以在重温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及寻找第十二名与会代表的同时,了解中国共产党艰难而光荣的建党历程,在党史学习过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感悟践行初心使命。
闵行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寻找第十二人》是闵行探索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的重要实践,是一次很好的文化洗礼,也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希望观众在情景交融中了解中共二大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在观演过程中感悟建党精神,一起做努力奋斗的“第十二人”。
据悉,《寻找第十二人》现已启动首轮演出,每日三场,面向全市各大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团体、社区团体开放预约制参观学习,同时面向更多爱党爱国、热心演艺的社会大众招募群众演员,力求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更生动的党史学习与文化活动体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