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楼里的野生动物之一——东亚家蝠

2021-09-18 20:51:00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夏日的一个傍晚,一只黑黢黢的小家伙静静地蜷伏在麋鹿苑办公室楼一扇纱窗的内侧,用“黑斗篷”包裹起自己的整个身体。突然,小家伙可能是探测到了有个体型很大的生物正在向它靠近,开始不安地在纱窗上爬来爬去,还时不时用指尖探索一下纱窗的边框。这个闯进办公楼的小家伙是一只东亚家蝠,而那个大生物是正在值夜班的麋鹿苑的工作人员。

东亚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又称东亚伏翼、日本伏翼、普通伏翼,隶属于哺乳纲翼手目蝙蝠科伏翼属,一是种在东亚地区分布范围很广的小型蝙蝠,在中国除了新疆、青海的大部分地区以外,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东亚家蝠喜欢和人类比邻而居,屋檐下和墙壁的夹缝都可能是它的栖息之处,所以,它也是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城市中最常见到的蝙蝠之一。

伏翼这个称呼听上去有点费解,《唐本草》(唐•苏敬)中解释说:伏翼,以其昼伏有翼尔。古籍中也有把伏翼写作服翼的,汉•刘向《新序·杂事五》:“黄鹄、白鹤,一举千里,使之与燕、服翼试之堂庑之下,庐室之间,其便未必能过燕、服翼也。”《方言》第八:“蝙蝠,自关而东谓之服翼。”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蝙蝠是一种亦正亦邪的存在,一方面人们认为蝙蝠生活在黑暗、阴冷的环境中,又是在夜晚出没,常把它视作邪恶的化身;而另一方面“蝠”与“福”同音,蝙蝠作为吉祥的象征,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年画、剪纸、砖雕、石刻等民间艺术作品中。中国民间喜欢把对幸福、好运的期盼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比如“蝠”喻义“福”,而“鹿”喻义“禄”,在麋鹿苑看到蝙蝠,也可以算是福禄双全了吧。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钱文峰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疫情暴发前积累的基因组突变特征,与野生蝙蝠尤其是菊头蝠的细胞环境高度相符,这为新冠病毒的自然起源提供了公开透明和实证性的数据支持。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再一次把蝙蝠推到和风口浪尖,当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讨论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