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沃土培育孩子创造力之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篇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升了北京经开区综合承载能力。北京经开区59.6平方公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全覆盖的教育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北京经开区居民及各类产业人才子女教育需求。为整体呈现各学校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精神风貌,从9月17日起,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办好人民满意的经开区特色教育”系列报道,通过区内各学校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的亲身感受,记录教育改革最新进程,全面展示北京经开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今天推出第三篇《科创沃土培育孩子创造力》之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篇。
成果巡礼
学校简介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是北京十一学校直属的一所分校,2013年9月1日开班办学。学校以“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建设一所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令人尊敬的学校”为办学使命与愿景,2020年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一等奖,健美操队两次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轮滑队三次获得全国冠军,戏剧社团两次获得北京市比赛一等奖并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科技社团参加中美创课比赛获得城市交通设计第一名。
校长说
多措并举助力教师发展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 史丽英
在《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第一章《学校战略》第2条有这样的表述:展望学校发展的未来,得出学校的关键成功因素:教师、学生、课程、从教到学、个别化、内动力、国际化、数字化。亦庄实验小学孕育自“十一”,骨子里自然带着“十一”的传统。教师在关键成功因素中排在首位,这也是亦小建校以来一直坚守的价值观。坚持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美好的教育,教师好了,学生才能好。为了帮助教师成长,彰显教师的主体地位,亦小在助力教师发展的道路上,创造了一片新天地。
制定优秀级部量规,目的在于通过量规的制定把优秀级部的标准量化,让标准更加清晰。每一位教师对照自己级部的量规来衡量自己,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自己工作是否符合标准。
扁平化管理,让每一位教师既生活在亦小大家庭之下,又成长于级部小家庭之中。每一个级部都仿佛一个小学校,教师在级部的成长相较于学校,更能带给教师切身的体会。例如,二年级部的生日慰问,给每一个即将过生日的教师提前送上生日祝福。虽然学校也有工会的关怀,但是这种小范围的祝福,更能带给老师温馨的体验和家一般的氛围。这种文化的浸染,更让老师感受到尊重与关怀。
教师的发展最终还是要给教师空间,让教师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只有教师亲身经历了,才能切身感受到学校发展对自己的重要性。也只有感受到这层重要,教师才更愿意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努力前行,通过自己来给学校带来更加美好的变化。这种相辅相成的发展,既推动了学校整体的发展,更带动了教师个人的进步。
结合区级的评优评先工作,学校积极树立“四有好教师”。通过榜样力量,鼓励广大教师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园广播、专栏、网站、微信、视频号等多渠道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由老师们参与评选的“月度人物”和“师德标兵”也成为所有教师的学习楷模。近年来,学校通过不同形式的表彰,广大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尤其是通过非正式表扬让教师不断发现身边的最美,传递正能量,学校的文化越来越好,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基础诊断中,文化在九个诊断要素中(同伴、教师、课程、教学、资源、组织与领导、文化、安全、家校合作)排在第二位,这也说明学校遵循核心价值观,良好的学校文化被家长与师生广泛认同!
对于骨干教师,我们不仅仅是使用,更需要培养。骨干教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就为他们搭台子。学校先后成立了史丽英、李伟、刘丽萍、李竹平、高学雷、来晓梅、牛献礼、朱长青、孙娜、冯慧敏10位教师的区级“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孵化作用,培养出青年骨干教师马蓉、张丽娟等十位教师。我们通过鼓励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区级以上课题、派骨干教师支援联盟学校等一系列举措,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引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随着学校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针对不同需求的教师按需制定培养课程,通过教师沙龙、青年才俊日,鼓励青年教师承担参观学校的介绍和讲座等工作,在活动中历练和成长。一系列举措,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团队意识、读书习惯、合作交流和课堂教学能力等综合素养。
学校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学术积分管理办法》《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发展积分管理办法》和《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功勋记功积分管理办法》,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方法,激发内驱力。
这种按不同需求建立的分层培养机制,使骨干人才形成梯队,让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有目标、有追求的事业,让每个人都感受到 “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从而促进他们专业的提升,激发成长的动力。
教师说
给孩子一个爱上学校的理由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 蒲乐洋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校园里设有数字电影院、电视台、录音棚、微格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一流设施,还有完全交由孩子运作的咖啡厅、茶吧、超市、模拟校园金融系统、儿童艺术创意街区……没错,这是一个全功能的教育社区,孩子在这里对接世界,对接未来。
进入教学楼,迎面而来长长的照片墙,上面有孩子有老师,大多是上课或活动时的瞬间,笑意像阳光一样穿镜而来。无论外墙还是内室,这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资料图
班级里拥有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低年级分学习区和游戏区,用沙发隔开,地毯色彩明丽,小朋友在上面散坐着讲话、游戏或看书。没有讲台,教室前面是多媒体,后面桌上是电脑,两侧有书柜、书架、绿色植物、长长的挂衣架。桌椅全是三个或四个拼在一起,方便小组合作学习。四周悬挂或摆放着孩子们自己的作品,比如绘本、彩塑等。
△资料图
小水滴教室、小太阳教室、小笋芽教室……这些浸润着孩子们生命体验的生态教室,一间间茁壮地生长起来。学校实行“包班制”,教室就是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和学生每天共同生活学习在属于他们的教室里。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建,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老师除了是孩子们的“老师”“朋友”“家人”,还是智慧大餐的潜心研究者。
下课后,学校里的百米沙坑是孩子们撒欢的好去处。百米沙坑旁的轮滑场上,是在刻苦训练的轮滑队的队员们。图书馆,是孩子们最爱去的一个地方。戏剧教室,也是校园里的人气角落,戏剧课和戏剧社团都是孩子们释放自我的舞台。
给孩子一个爱上学校的理由,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做到了!在这里,学生被看到、被读懂,这里没有学的界限,但有教的量规;没有围墙的束缚,却有温和坚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