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通报一批仰韶文化考古项目进展 河南仰韶村发现酒类遗存

2021-10-15 21:29:49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在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中,1921年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发掘被认为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的序幕,也命名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百年之后,2021年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总结仰韶文化百年考古成果,通报了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仰韶文化考古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封面新闻记者从工作会上了解到,在去年启动的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中,多学科多技术研究有新发现,在仰韶晚期和龙山时期人骨土样样品中检测到丝绸残留信息、在仰韶时期尖底瓶残留物中发现有谷物发酵酒和曲酒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魏兴涛在工作会上介绍,经过百年来的不断探索,仰韶文化的重要地位已被初步揭示,仰韶文化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考古学文化,涉及10个省区,延续时间最长达两千余年,大体可分为初、早、中、晚四个发展阶段,在其广阔的分布区域内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称为文化,是一支巨大的文化丛体或文化系统,内涵极其丰富。同时仰韶文化是我国史前时期影响极为深远的主干性文化,是多元一体“重瓣花朵”式史前文化发展格局的“花心”。以粟、黍为主要农业基础的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持续稳定发展,至仰韶文化中期时文化面貌繁盛并强力向四方扩张文化影响,使得中国大部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交融联系形成相对的文化共同体,为后来统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国”,在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明志回顾了陕西仰韶文化考古历程,指出半坡遗址开启中国首次大规模聚落考古实践,泉护村遗址树立了庙底沟类型的分期标杆,陕西仰韶文化聚落中出现的防卫或礼制性设施开启了龙山时代高等级聚落礼制设施的先河。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馆员张光辉指出山西已逐步构建起从枣园/后冈一期——西阴——西王村/义井的文化谱系,近年师村、北橄、德岗等遗址考古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仰韶文化聚落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指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深厚的人力物力基础,庙底沟风格彩陶成为“最初的中国”一体化进程最靓丽的符号,距今5300年之后庙底沟类型核心地区出现社会动荡,中华文明向四方辐射进入了更辽阔的空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海认为,仰韶文化孕育了成熟的粟作农业,以彩陶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空前繁荣,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了早期城市化进程,仰韶文化研究是探寻华夏民族起源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关键所在。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仰韶文化考古与研究工作,凝聚多学科、跨学科专业力量联合攻关,深入挖掘整理、阐释展示仰韶文化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化理论探索与建构,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