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径向交会对接考验了上海智慧,航天员将在天宫过年

2021-10-16 08:38:0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航天又一次书写新的传奇。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航天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载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本文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提供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与先期发射的天舟三号及天舟二号、天和核心舱组成的“一”字型组合体实施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按任务实施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除了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还将实现多个首次,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八院承担神舟十三号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

此次发射任务,八院承担了神舟十三号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

90度的“稳”

据八院介绍,神舟十三号是首次与49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

神舟八号以来,5艘飞船与目标都是轴向对接,而径向与轴向的夹角呈90度。就在今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顺利返回东风主着陆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标志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返回前在轨飞行期间,开展了绕飞和径向交会的试验,验证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径向交会对接技术。

在发射神舟十三号前,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分别停靠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和后向端口。这样的布局,是为了满足神舟十三号径向交会对接时的组合体姿态控制要求,对接机构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对接偏心长度变大的可能。

为此,八院研制的对接机构分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对接工况,在增加可控阻尼器的基础上,配合总体完成任务规划,并开展了31个工况的捕获缓冲试验,仅单项极偏差工况就达到24次,可有效消除对接机构与多构型、变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连接适应性风险,确保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径向稳妥可靠对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八院试验队

创纪录的冰山一角

神舟十三号还将首次在轨飞行6个月,期间首次实现4个航天器组合体在轨飞行。中国航天员将创纪录地长期照料空间站,并在天宫里过新年。

而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也将刷新神舟十二号乘组刚刚创造的92天连续在轨飞行纪录,创造新的中国高度。

从神舟八号改进型飞船至神舟十一号应用型飞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经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空间实验室任务的考验,而今,已经打造出适应空间站任务的应用型标准飞船,只不过在不断创造纪录的过程中,为人所知的是众多改进项目的冰山一角。能源管理、信息管理两个系统都进行了大幅度地能力提升。

尤其是神舟十三号将在径向对接口停靠,帆板将长期被空间站大型柔性太阳电池翼和大柱段舱体遮挡,导致载人飞船在光照区供电能力受到影响,需要空间站为飞船并网供电。轨道舱配电器为了满足长期停靠最大并网供电能力需达到1400w的要求,进行多项适应性更改。

在极其有限的设备空间里,八院设计师对内部器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均进行了大范围调整,并通过鉴定级力学试验、热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期间,还开展了空间站并网供电试验,证明未来神舟十三号将可通过这条并网专线获取需要的电能。八院测控与通信子系统对视频话音、遥控遥测、空空通信链路,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复核,确保飞船在双目标测控区内,可以独立与地面进行遥测信息传输,这是载人飞船的一条特有的信息传输带。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和在轨飞行试验顺利开展,是八院飞船研制团队打造天地往返新传奇的完美开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