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情感、生命!黎星李艳超用诗意舞蹈诠释《红楼梦》

2021-10-20 13:09:09 作者:宣晶 来源:文汇报

台上帏幔轻掀,屏风静推,“十二钗”的袅娜身姿显露在世人面前;观众寻着箫管笙笛,穿林度水,亦可“游历”大观园内四时之景。10月22日、23日,原创舞剧《红楼梦》将亮相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这是“演艺大世界 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的重磅剧目之一。该剧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梦幻般的舞台效果,让原著的精神内核得到了青春化、可视化的艺术呈现。

在尊重原著的原则基础上,年轻艺术家为舞剧《红楼梦》注入了独特的现代意义。舞者们将作品核心锁定在“青春”“情感”“生命”等关键词上,重新演绎了太虚幻境、元春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的“名场面”。“那在青春王国里瞬间涌现的美感,已超越语言的逻辑与思维的速度。”舞剧《红楼梦》导演、贾宝玉扮演者黎星说。“《红楼梦》是读不完、编不完、跳不完的。如果观众看完这台戏,能再次品读《红楼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经典名著青春叙事,艺术语言书写对女性、对生命的深切关怀

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舞剧《红楼梦》提炼浓缩了原著小说的精神内核,故事由从黛玉进贾府起,到宝玉归彼大荒终。舞剧叙事上采取传统章回体小说特色,十二舞段各有题名,各自独立又可串联成篇,共同谱写钟鸣鼎食之家的兴盛与倾覆,展示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这部舞剧由黎星、李超共同执导,主演班底青春活力、风华正茂。他们不仅对元春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等重要情节进行舞台形式的重新编排,还新编了“团圆”的尾声,在繁华落尽后,让“十二金钗”的身姿重现于舞台。观众能欣赏到现代与古典的和谐相融,更能体会到主创对女性、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在舞剧《红楼梦》里,宝玉不是主角,是视角。整部作品的主线,是通过宝玉的视角,讲述‘十二金钗’的生命历程。”黎星说。

青年舞者李艳超和黎星曾在舞剧《沙湾往事》和舞蹈剧场《大饭店》中有过合作,此次在《红楼梦》里扮演林黛玉。在她看来,林黛玉是曹雪芹用心血凝结出来的艺术形象,她不仅有浓厚的才思才情,亦有着“隐者”气质。与《沙湾往事》《大饭店》不同的是,他们在《红楼梦》里演的“宝黛”,感情更加“克制”。“我们精心编排了双人舞,通过眼神和细节把控,不经意间表露出从无到有的爱。舞台上的这种默契,建立在我们十几年的合作基础上。”

舞台呈现如梦似幻,彰显独特的东方审美、东方韵味、东方智慧

从“黛玉入府”那一刻起,舞剧《红楼梦》就坠入了如梦似幻的情境中。在烟雾缭绕的太虚幻境中,一句句判词以灯光的形式“发射”在白色纱幔上;僵化而厚重的官袍出现元妃省亲时,暗示着人与权的纠葛;“团圆”过后,金色大幕从天而降,亭台楼阁分崩离析,“十二钗”风流云散;归彼大荒,宝玉一席红衣在舞台上穿过……舞台和造型设计渗透了原著的人性美与悲剧美,将厚重的情感融汇于一处,彰显独特的东方审美、东方韵味、东方智慧。

据介绍,舞剧《红楼梦》的舞美设计从清代古画的美学特质中汲取灵感,多处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古典符号,最大限度地遵循原笔原意,展现端庄古雅的人物群像。主创团队不仅致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从青年视角重新演绎文学经典,以具有丰富想象力追求全新的舞台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将女性与花的生命联系起来,将花的元素体现在女性角色的造型和服装的云肩设计中。“剧中人的世界就彷如她们身披的云肩,虽限于方寸之间,却展现出无比丰富又繁复的图景。”黎星认为,以花的绽放与凋零比喻离合悲欢,将厚重的情感融汇于一处,充分渗透了原著的人性美与悲剧美。

作者:宣晶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