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一只鞋”温暖一群人,可以做得更好
“我的梦想不大,就是找一个跟我脚一样大的人合伙买鞋。”贵州的刘文燕在4岁时因车祸截肢后,买鞋的问题困扰了她33年,“新鞋也只好穿一只扔一只。鞋子为什么不能只买一只?”这是一个多数人忽视的问题,却是一个群体的真实需求。近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旗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天猫及7家品牌推出“一只鞋计划”, 以一双鞋一半的价格,为残障人士提供单只鞋销售服务。(10月27日《北京青年报》)
从古至今,鞋子都是成双成对卖的,但是,从来如此,便对么?不能更改么?显然不是,不打破常规,就没有商业创新。而且,一只鞋跟两只鞋一样,都是正常的消费需求。如今,相关方面联合电商平台、品牌企业推出“一只鞋计划”,虽是一次商业活动,却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商业活动,值得点赞。
一方面,此举是对肢体残障人士购鞋困扰的有效纾解,能减轻其经济负担,体现出对特殊商业需求群体的关怀。有数据显示,中国肢体残障人士数量达2400余万,他们需要无障碍设施,也需要更加适配的商业服务,包括销售单只鞋子。然而长期以来,肢体残障者的这一需求被长期忽略,让他们常常产生难言的心酸。比如据报道,一位全国残运会跳高冠军曾为买鞋困扰,“从前,街边卖鞋小贩将鞋子堆在一起卖,我会偷偷拿两只左脚的鞋子”,至今这仍是这位冠军心中难以启齿的“秘密”。而“一只鞋计划”,以一双鞋一半的价格,将单只鞋子卖给肢体残障者,他们也就不必担心浪费了。
另一方面,“一只鞋计划”势必牺牲相关商家的商业利益。业内人士透露,商家长期不提供鞋子单卖,是因为厂家不生产一只鞋子,都是成双生产;而厂家不生产单只鞋子,是因为鞋的底子是成双购买的,卖底子的也不单卖给厂家,故鞋子从没论只卖。所以,“一只鞋计划”的背后,并不只是一双鞋拆开卖那么简单,各个供应链都要调整,为配合论只销售,厂商还需改进鞋盒包装、仓储管理等,这些都会产生不小的隐性成本。另外,论只卖鞋还可能导致“左右供需”不平衡,一边销售得多,另一边销售得少,给厂商造成经济损失。可见,“一只鞋计划”体现出相关商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为避免穿一只扔一只,这些年,一些肢体残障者合伙买鞋,一人穿一只,也有肢体残障者从爱心鞋企募捐,再将所募鞋子,向有需求的单脚人士论左右免费发放。然而此举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截肢人士来说,只能部分解决问题,要更大程度地解决,还得靠市场力量。此次,市场力量终于有所行动,闪耀着以人为本的光芒。
当然,“一只鞋计划”应做得更好。从报道可知,“一只鞋计划”商家拟在今年双11期间上线一只鞋产品,消费者直接在线下单即可。双11一过,这个计划是不是就会被取消呢?不说给予肢体残障人士更多温暖与关怀,既然一只鞋跟两只鞋一样,都是正常的消费需求,提供单只鞋销售服务也应该成为常态。因此,笔者希望“一只鞋计划”是个长期计划,并且激发更多市场力量参与进来。而且,残疾人不只需要一只鞋,还需要更多特需服务,各类厂商不妨常常想到很多“多数”之外的“少数”,拓宽生产销售视野,让残疾人像正常人一样,受到市场的平等尊重。商业文明就是这么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