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染治理将重点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2021-10-30 20:16:00 来源:上观新闻

解决“心肺之患”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五年。“十四五”时期将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又面临哪些难点?

权威人士一一解读,并指出,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关要求,编制第三轮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四五”时期,将重点打好三个标志性战役。

污染攻坚三大难点:PM2.5浓度仍处高位

2017年以来,针对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中国连续四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成效明显。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37.5%、35.1%,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70%、65%,民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

“近几年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比较好,但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一点也不容乐观”,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说。

第一,PM2.5平均浓度仍然处在高位,空气质量距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

第二,一些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还是会经常出现,特别是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不光影响大家的感官,更重要的是对老百姓健康有很大影响。

第三,一些地区,特别是重点地区臭氧浓度在夏季还有缓慢升高的趋势。

“这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吴险峰说,我们还没有彻底解决PM2.5问题,还没有解决重污染天气的问题,臭氧的问题现在又上来了,这也充分反映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重点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对于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吴险峰表示,正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关要求,编制第三轮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打好三个标志性战役。

一是全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歼灭战,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心肺之患”。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重污染天数的比例降到1%以内。主要坚持标本兼治,除了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等结构调整优化,还有治标措施,会结合空气质量预报,及时启动一些重污染应急联防联控的措施,坚定不移削减污染物排放。

“我们可控的措施就是减少排放,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怎么样更多地减少排放,才能有效消除重污染天气”,吴险峰说。

二是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臭氧形成的主要前体物是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十四五”把这两项大气污染物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来进行管控,下大力气把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减下来,臭氧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是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柴油车污染排放影响PM2.5和臭氧的形成,可以说,一年四季机动车的排放始终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随着固定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机动车管理还存在很多短板,这几年我们也在尽力补短板”,吴险峰说,通过油、路、车统筹治理,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排放量降下来。

吴险峰说,围绕着车、油、路统筹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要推广新能源车和电动车;重点关注黑加油站、非标油,形成部门联动机制打击劣质油。此外,通过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把中长距离运输的大宗货物更多转向铁路、水路,还要转向新能源车、管廊等清洁运输方式。

秋冬季仍是污染治理重点:反对“一刀切”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一级巡视员刘舒生对记者说,近年来,全国及重点区域秋冬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2017年相比,2020年秋冬季全国PM2.5平均浓度下降1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降幅均在2.0个百分点以上。但根据历史监测数据,2017年-2020年,全国90%左右的PM2.5超标天数和重污染天数出现在秋冬季。由此可见,秋冬季仍然是污染管控的重点时段。

为持续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研究起草了《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并拟于近期印发实施。根据该方案,今年秋冬季期间(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各城市完成PM2.5浓度控制目标和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根据测算,攻坚区域内相关城市2021-2022年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0%,重污染天数平均每个城市减少2.0天。

吴险峰说,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持续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精准扎实推进各项任务措施,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为“十四五”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好局、起好步。

在行动措施方面,吴险峰强调,要更加突出精准施策,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一刀切”,同时明确要求地方必须坚决防止为了完成目标任务采取“先停再说”、“一律关停”等敷衍应对、临时性措施。

吴险峰说,遇到重污染天气时,要求地方依法按照已经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来启动预警,继续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而不是大范围的搞停产,尽可能的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

差异化分类监管:保持严的主基调

自2017年开始,生态环境部统筹全系统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和骨干力量,在重点区域创造性组织实施了大气监督帮扶工作。通过开展40多个重点专项任务排查,共帮助地方发现了28.4万个问题,全面摸清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看清了政策法规标准制定“最前一公里”和任务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差距和症结,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气环境问题。

“现在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7万多人,但是相对于大量的监管任务和污染源来说,力量还是相对薄弱的”,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说,我们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正面清单的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帮扶,差异化分类监管。

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各地已经将8.3万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主要通过非现场执法手段实施监管。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提升全社会发现问题的能力。2020年全国实施有奖举报案件共有13870件,同比增长了44%,有奖举报奖励金额共719万元,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加100%。

“光靠环保部门,光靠执法队伍找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李天威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把生态环境执法这项工作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保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