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举行

2021-11-01 21:18:28 来源:上海教育 选稿:曾炟

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打起腰鼓,舞起“龙”,气势恢宏;再瞧他们,表演起国家级非遗锣鼓书有模有样,获得阵阵喝彩……10月30日上午,作为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系列活动之一,上海市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活动在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举行。场内场外,展示了上海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学校的“百校百活动”特色。在“2021年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中,共有243件学生和教师“我是非遗传习人”“我的非遗故事”作品获得奖项,其中金奖作品53件,银奖作品78件,铜奖作品112件;共有24个“非遗空中课堂”作品获得优秀课程。

活动于一楼临展厅设置“我的非遗传习故事”专题展览,以非遗传习人的口吻展示传习人、环境、记忆三大亮点,并借助非遗主题影视特色,挖掘每个非遗作品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引导参观者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带给世人的无限魅力,引发大家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思考。

通过“非遗短视频”传播模式,由学生化身为小主持人,在哔哩哔哩、抖音、微博等平台,以第一人称视角,带领线上观众体验“建党一百年,非遗动手做”的活动全流程,引入线上流量,不断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近年来,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文教结合办公室、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通过非遗项目、优秀戏曲项目进校园等传播活动,有效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的传承体系,呈现出诸多特色亮点。

探索百年党史与非遗文化的创新融合

本次活动特别展示了“非遗中的党史教育”作品,互动展示邀请上海市16个区基地校根据建党百年主题进行创作,以“建党百年历程展示”“非遗互动体验挑战”“非遗传习人亲历”“非遗文创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非遗传人现场互动和优秀作品展演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今年上半年,上海开展了以“同心向党,共绣党旗”为主题的百校共绣党旗活动,由百家非遗单位学校的师生共绣党旗,传承红色文化、庆祝建党百年。以国家级非遗技艺“上海绒绣”为载体,用一根羊毛绣线将一个个红色故事、一节节红色党课、一首首红色歌曲、一处处红色遗址串联起来,表达了师生对党的历史的敬意和对责任使命的延续和担当。

促进手工类非遗与创意劳动的融合

陆俨少艺术院开设了“伟大历程,画说党史”的创作活动,采用泥塑、剪纸、综合材料、国画、水印木刻等多种形式,同学们收获满满。例如,嘉定区德富路小学王丽丽老师带领同学们用喷绘、泥塑的形式表现《爬雪山》的历史故事,同学们两两合作,用喷漆、黏土展现相同题材的不同表达方式,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红军长征路上的皑皑雪山,歌颂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气概。长宁区劳技中心教师在课后服务时段,为学生提供非遗项目专项课程,如瓷盘画、衍纸书签、布艺香囊等,教师们携带项目课程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用创意劳动项目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健全非遗文化与传播的机制融合

注重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之间、学校与场馆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构建形成了1所基地学校带动10所学校,联动1个社区的辐射机制。如普陀区通过抓美术教师的集体培训,连续4年聘请非遗灯彩项目、彩蛋项目的传承人,对全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目前培养了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教师、新普陀小学教师等一批教师传习人;在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建立了非遗教师工作坊,该校聘请了非遗名师剪纸专家王建中、书画专家林依峰,带教项目教师,对学校教师的培训指导做到定时、定点、定人。该校目前十大工作坊各绽光彩,如华夏书画、巧手盘扣、岐黄养生、江南丝竹、韵道太极等,不同工作坊各有负责人、各有特色。

本次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韵味,接触传统手工艺的精妙,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融合建党百年历史,探索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创新融合,具有时代感和创新传承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