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时间11月2日早晨七时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去世后,引发了学界和广大读者深切的哀悼。作家阿来用“空谷跫音”来表达他的感受,那就是“一座空空的山谷,有一串脚印走过以后,这种脚步声不会再响起了。”
■李泽厚
在学术上,他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生活中,有个性也谦虚豁达,“我没有那么多故事,一生简单平凡”。
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
李泽厚生于1930年,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成果颇丰,是少有的具有原创性思想的学者。
他成名甚早,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论语今读》、《哲学纲要》等。
■李泽厚青年时代
其中,《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创作的文艺理论著作,至今在豆瓣评分高达9.2分。
作为一本广义的中国美学史纲要,李泽厚在书里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一直讲到明清工艺,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为中国美学史勾画了一个整体轮廓。
80年代每个学生宿舍,总能翻检出《美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出版的《美的历程》,十余万字薄薄一册,却一时“洛阳纸贵”。“80年代的每个学生宿舍里,总能翻检出我的《美的历程》。”他曾如此说道,不掩自豪。
的确,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凭借一批美学、哲学著作,影响了不少人,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
■《美的历程》早期版本
哲学大师冯友兰称它是“一本大书”,“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但更重要的是,《美的历程》“把死的历史讲活了。”
“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确实单是这些短语词句都足够令人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磅礴之姿。
因此即使是过了二十多年后,易中天在谈起初读《美的历程》感受时,都仍称怦然心动。
在《杨澜访谈录》中,易中天告诉杨澜:“当时的文风实在是没有任何阅读的快感,可就是这个时候,李泽厚先生出现了。《美的历程》让人耳目一新,他用智慧的、流畅的、行云流水般的表述,让我明白学问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怀念那如饥似渴“吞书”的年代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有幸与李泽厚有过两面之缘。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毛时安表示很难过。
他说,李泽厚是真正深刻影响过学术界思想界的学人。他至今藏有几个版本的《美的历程》和他的美学和思想史著作。
在他看来,李泽厚是80年代文化匮乏时的平地春雷。
媒体人典典说,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时,文科生必读《美的历程》。那时的“美学热”似乎覆盖了各种人群。之后“热”渐渐退潮。
资深媒体人丁曦林说,早期受到他的美学启蒙,怀念如饥似渴“吞书”的年代。
《美的历程》并未列入他最满意的三本书
对于自己的著作,李泽厚晚年在与马群林的一次对话中这样总结道——
“概括说来,我先后写了 “思想史三论”(“巫史传统说”应该在“古代”内)、“美学三书”、“哲学三纲要”、“伦理学三说”,加上《论语今读》一本,当然还有本“康德书”和对谈与访谈等,“4×3+3 = 15”,多乎哉,不多也;少乎哉,亦不少,如此人生,而已而已。”
■李泽厚
当被问及在这“15”里,他比较满意的是哪一本或哪几本时,李泽厚回答道:若讲比较满意的话,应是湖南岳麓书社“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中的《李泽厚集》(即《伦理学新说述要》增补本,2021年),算是我的心理主义的伦理学小结,其中包含告别任何政治宗教等论点。
“当然,就我全部论著来说,《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和《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两书可与这本《李泽厚集》并列。其他一些论著和各种对话之类,就不列举了。”
在被问及那本最负盛名的《美的历程》为何没有列进前三本时,李泽厚说,“当然排不上。”
人生有四个“静悄悄”
李泽厚欣赏陶渊明的生活境界。
他曾说过,自己有四个“静悄悄”,包括静悄悄地写:一生从没报过什么计划、项目、课题,出书或发表文章之前从不对人说;还有“静悄悄地读”,“我有一群静悄悄的认真的读者,这是我最高兴的”。
他如此谈论自己的作品,“我的书既没宣传,也没炒作,书评也极少,批判倒是多,但仍有人静悄悄地读,这非常之好。我非常得意。”
■李泽厚
另外两个,则是“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
“我说过,对弟、妹,病重也不报,报病重有什么意思?牵累别人挂念,干吗?静悄悄地健康地活好,然后静悄悄地迅速地死掉。”对待生死,他的态度极为豁达。
如今,斯人已逝,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再读他。
李泽厚部分著作推荐
1,《美的历程》
悠游中华五千年,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无不在李泽厚毕生扛鼎之作——《美的历程》中。
2,《华夏美学》
《华夏美学》从远古礼乐、孔门仁学开始,依照中国历史演变的轨迹,把中国文化中的物质和精神美做了十分详细的论述。
3,《美学四讲》
除了《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李泽厚的“美学三书”中还有一本《美学四讲》,它囊括了从柏拉图到后现代艺术的美学观,是对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全面系统论著。
书中探讨了美学领域的诸多命题,在评析了国内外各派美学思想的同时,也构建了李泽厚本人的美学观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泽厚对究竟“有没有美学”的探讨。
4,《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被一些读者看作是有关康德哲学的最佳中文著作,因为书中扫除了陈陈相因的论调模式,既论述了康德先验论在哲学史上的枢纽意义,也谈论了认识论(真)、伦理学(善)、美学和目的论(美)三大领域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究竟何在。
5,思想史论三部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在这套研究书籍中,李泽厚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指出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辨的”。
书中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的具有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庄子、禅宗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思想,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的分离出现,不断推动着中国思想不断向现代靠近。
图书首次出版后,其在书摊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武侠小说等大众读物,其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
6,《思路:李泽厚学术年谱》
编者杨斌倾三十年之力,阅读、收集李泽厚作品,加上众多书信往来和访谈,最终梳理出这份信实可观、情意浓重的年谱。书中除了对李泽厚的学术研究进行系统编年梳理外,对李泽厚的人生轨迹和品性养成也有展示。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个学者李泽厚、凡人李泽厚,更能看到一个终生记得母亲教诲的不屈者李泽厚。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