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2021-11-10 10:16:59 作者:徐连宗 来源:"我们的高密四中 "公众号 选稿:夏阳

从四中毕业32年有余,很多记忆越来越不清晰,但有一篇文章始终萦绕心头,直至现在,还能时不时地背诵其中章节,而且一字不差,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我常想,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不仅仅因为这是散文名篇,更是因为当年学习此篇时的刻骨铭心。

我是1986年入学的,分在一班,当时教我们班语文的就是李希贵老师。那个时候,并没有感觉李老师讲课有什么特别之处,反而觉得他的板书虽然工工整整,但缺少一点儿书法之美。直到他用带着高密腔调的普通话和我们一起朗诵课文时,一种特别的感染力、穿透力慢慢扩张、浸淫开来,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前几年,有人建议将其从语文课本中剔除,原因就是因为那句“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说是怕学生读了这句产生联想,影响孩子成长。理由冠冕堂皇,结果评论区里一片“呵呵”声。这些姑且不论。

记得老师要求《荷塘月色》一文背诵四至六节,课堂上李老师一句句领读,全班同学一句句重复,吐字、腔调、节奏,几乎一模一样。然后,全班同学合上书,抬起头,目视前方,一起背诵。五六十人的班级,五六十个青春的声音汇聚,那气势、那效果可想而知。前不久,看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其中有一桥段就是北平的学生听闻朱自清先生饿死后,齐声朗诵《荷塘月色》。其中就有这一章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说实在的,虽然电视剧有故事渲染,有情节铺垫,但镜头张力却不及我们当年背诵时的气势。

那一年,上语文课就成了我特别期待的事儿了,李老师的授课足以吸引我45分钟全神贯注,不开小差。后来,李老师组织创办了校刊《雏鹰》,我成为最热心的读者,积极投稿并被采用。当时的感觉可比现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上发表文章兴奋多了。

高一过后,文理分班,我去了理科班,李老师不再教我们班语文。但他课堂上抑扬顿挫的声音,永远回荡在我的记忆中,尤其是那篇《荷塘月色》。

高中毕业后,我参军入伍,成长为一名军事记者。有一年记者节,几位朋友聚餐庆祝。酒过三巡,一哥们儿提议,现场每位记者用家乡话表演一个节目,我就用当年熟悉的腔调,大声朗诵了起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赢得一片掌声。

我在部队服役期间,与李老师鲜有联系。但有关李老师的信息一直是自己的关注热点。他参加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登陆央视《开讲啦》,他撰写的关于教育改革的专著、重大理论文章以及媒体对他的宣传报道等等,都成为我微信朋友圈的重要内容。之于我,一半是致敬,另一半也是致敬!

2019年10月,一位上海教育界的朋友告诉我,贵爷来上海了。我一愣:贵爷是谁?她接着发了一张海报给我:“贵爷”来了——云间教育讲坛又一位教育界大咖莅临!仔细一看,原来是李老师来上海开坛讲座,主题是《面向2035的学校教育》。称呼李老师为“贵爷”?我当时感觉海报做得有点儿“痞”,但朋友很认真地跟我说,那是坊间对李老师的尊称,还发了好多关于“贵爷”的链接给我。不看不知道,这个称呼还真是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了对李老师的尊敬。有些“00”后的女生怕把李老师叫老了,还是喜欢见面叫一声“贵哥”。看完那些链接,我对李老师的崇敬更加厚重了。可惜那一次我正在外地出差,错过了当面聆听教诲的机会。我想如果能见到他,肯定要再背诵一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请李老师听听还是不是当年那个味道。

2018年,我在宣传一名全军先进工作者时,曾经引用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面对面听李老师教诲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却感受到了师者的温度和力量,在摇动中清醒,在推动中前行,在唤醒中执着。

(徐连宗,高密四中86级2班学生,现工作于上海市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