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科学家与短视频,这是个相互成就的故事

2021-11-19 14:07:18 作者:闻捷 来源:东方网 选稿:单冉

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众多媒体接连报道,并且于近日完成了自己的直播首秀,“科学姥姥”吴於人真的火了,火得让人心服口服。

一头灰白短发,一件标志性马甲,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净利索,被网友称为“科学姥姥”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坚持物理科普教育16年。她在抖音里演示实验,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有趣,大量网友跟随她的视频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有网友说,喜欢这样的网红,要是早有“科学姥姥”这样的老师,自己也不至于物理学成渣。

退休不退志。实际上,我们看到,近几年来,短视频已经网罗了一批这样的教授、学者甚至院士,他们把短视频平台作为自己退休后的人生大舞台,在这里绽放出了更为璀璨的光彩。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85岁的汪品先院士。这位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中国最大年龄的“深潜院士”,已经入驻多个短视频平台。他上新的多个视频,播放量动辄百万,不少网友在弹幕中更是刷屏欢迎;

84岁的裴盛基,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中国民族植物学开创者。活跃在网络平台上,玩转短视频,与网友交流互动,用短视频推广植物学,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

在这些科学家的账号下,网友纷纷点赞,感谢他们把深奥的科学简单化,也感谢短视频平台给大家带来这样的“网红”。并表示,就喜欢这样的“网红”。

是的,他们是科学家,但是他们又不是一般的科学家,他们还是“网红”,他们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简单化”,把枯燥的科学概念“趣味化”,让孩子不用刷题,就明白了科学道理,爱上了一门学科。一颗科学探索的种子也许就这样在他们心里悄悄种下。将来,科学创新的领军人才或许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

网络互联的时代,不仅让科学知识打破传播壁垒,走出庙堂深入民间,借助用户基础深厚的短视频平台,还让它们实现了从“高深”到“趣味”的嬗变。

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科普”,而不管是谁,不管是多大年龄、什么职业,对“有趣”大家几乎都没有免疫。而这样的趣味科普,通过短视频这样的新传播形式,能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世界的乐趣。这样的新形式,拓展了趣味科普的传播广度和深度,打通了科普的“最后一公里”。而短视频特有的互动性,也让“趣味科普”更接地气,让科学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更近。

这是知识与科技的碰撞,也是灵魂与时代的相融。科学家与短视频平台,是一个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故事。这些在科普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一路前行的科学家“老顽童”,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实践与积累,找到了与人民大众“科普对话”的最佳方式。而短视频平台,成为他们的“大讲台”“大舞台”,科技的力量,让他们的学生可以达上亿。通过网络平台,网民认识他们,学到知识,更从中了解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他们科普的是知识,也一种人生态度。

而作为我们普通大众,要感谢这个时代。正是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让我们得以有机会天涯咫尺地在云端“遇到”各种人。他们或博学睿智,或风趣幽默,他们把艰深晦涩的知识,如同庖丁解牛般拆解成美味营养的“美食”,让我们不用催促,便可以欣然食之。

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科学家“网红”,让民众领略到科学世界的无穷乐趣,以科学精神来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