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陈奖”|郑春华:白发的陈伯老和紧张的我

2021-12-11 20:00:00 来源:上海宝山 选稿:施丰奕

被誉为“东方安徒生”的陈伯吹先生是从宝山走出的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以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项,“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是我国目前连续运作时间最长和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从“儿童文学园丁奖”到“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再到“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栉风沐雨一路前行,40年来,“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不仅繁荣了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和创作,也助推了中国儿童文学站上世界的舞台,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

值此文学奖创立40周年之际,宝山融媒联合新民晚报·夜光杯,推出“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我与陈奖”系列访谈,特邀陈伯吹先生家人、与“陈奖”有交集的著名作家、历届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和文学奖评委代表等,共同纪念这位为小朋友写“东方童话”的大作家,回顾“陈奖”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们也期待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能够越办越好,让更多好作品飞入万家点亮童心。

白发的陈伯老和紧张的我

文/郑春华

我在少儿社上班那会儿是上世纪80年代初,也是我刚刚从工厂托儿所调去少儿社的时间。在去少儿社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陈伯吹”这个名字,去了少儿社便很快就了解和见到了陈伯老:他太特别了,肤色像婴儿,加上满头白发让他看起来格外干净和整洁。我的老师们每次遇上陈伯老会尊敬又礼貌地问:您来开会呵?而陈伯老每次都会认真又亲切地回答:不,我是来上班。

我属于晚辈,一般遇上陈伯老会比较紧张,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话。而陈伯老从不管我是个晚辈,他会一样停下,温和地问我几句话,可我常常紧张到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又不好意思再问,只会一个劲点头,等走过以后我才反应过来,陈伯老刚才是问我你爸爸身体好吗?你在写作吗?

这让我很意外,社里那么多年轻人陈伯老居然还会了解到我爱好写作。而更让我意外的是时隔两至三年,由何艳荣老师为我配画的幼儿诗集《圆圆和圈圈》荣获了第二届儿童文学园丁奖的大奖,这个奖项当年就是由陈伯老用自己的稿费创办的。

那天的颁奖大会上我很高兴也很激动,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创作得到了前辈们的肯定,另一方面这个大奖是由陈伯老亲自为我颁发的。

自这个大奖以后,我开始小有名气了,很多儿童刊物纷纷向我组稿,这给了我继续创作的力量和勇气,我又陆续写出了《紫罗兰幼儿园》、《贝加的樱桃班》等作品,这些作品也都获得了多个奖项。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生活的积累,我开始创作幼儿系列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它最早是在期刊上连载,便迅速得到读者的喜爱和编辑的称赞,随后很快出成单行本,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奖项,同时改拍成动画片,让这部充满亲情和关爱的作品不仅仅吸引了5岁的小读者,甚至吸引了15岁、50岁的大读者,直至今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已经走过了三十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成长……

但我仍然很感谢陈伯老创办的儿童文学园丁奖,要知道这对当年一个二十出头的初学写作者的鼓舞是巨大的,因为获得了这个大奖,我才能充满自信地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

谢谢陈伯老!

谢谢“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